“小區門口的那堵墻太擋視線了,一到早晚高峰,騎車出門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轉彎就撞上人……”近日,六里橋街道金家村第二社區接到居民反映,小區唯一出口西側的圍墻嚴重遮擋視線,極大可能引發電動車剮蹭、行人車輛驚險擦碰等險情。關乎居民安全的問題,社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聯動物業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趕赴現場開展實地勘察。
出行安全 拉響警報
金家村1號院是典型的上世紀80年代老舊小區,只有一個進出口,北側毗鄰涼水河,門前道路是一條不足4米寬的單行小路,狹窄曲折、車流人流混行,出入本就不便。而緊鄰出口西側的一堵高約2.5米、長約15米的實心磚墻,幾乎封死了視野,儼然成了一道“視覺屏障”。
磚墻嚴重遮擋視線
工作人員現場模擬車輛通行場景發現,私家車駛出小區時必須探頭至道路中央才能觀察來車動向,電動自行車因車速快、體積小,極易在盲區中突然出現,僅僅半小時便觀察到三起緊急避讓情況,險象環生。
微改造帶來大變化
為徹底解決這一“隱形殺手”,社區迅速啟動“民生議事廳”工作機制,邀請物業、居民代表共同召開專題協商會。會上,不少居民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擔憂,老住戶孫師傅心有余悸的說:“我孫子每天騎車上學都得從這兒過,我天天在窗邊盯著他走出大門,真是提心吊膽?!贝蠹乙恢抡J為,安全隱患不能再拖,必須盡快消除。
經過多輪討論和現場論證,最終敲定將原有實心圍墻拆除,改建為高透光金屬柵欄。既保留必要的防護功能,又最大限度提升通行視野。為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施工前,社區在小區公告欄公示施工計劃,并組織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時段協助交通引導,確保居民出行安全。
施工中
在后續施工過程中,社區、物業全程跟進協調。施工團隊采取機械與人工相結合方式,僅用兩天時間便完成原圍墻拆除和地面處理。隨后安裝的新型金屬柵欄高約1.8米,鏤空設計保證了80%以上的視線穿透率,外加醒目的反光警示條,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了小區整體環境觀感。
改造完成后
“這回出門過彎心里可踏實了!”工程完工后,居民李師傅滿意地豎起大拇指。下一步,六里橋街道將繼續以“微改造”撬動“大民生”,以群眾關切為切入口,努力讓每一位居民在轄區的每一步都走得安心、舒心。
掃碼進群看看鄰居都在團什么?
關注“豐臺小Q”視頻號
看更多豐臺新鮮事兒
吃喝玩遍豐臺
■說明:本文由家住豐臺編輯發布,轉載或摘編須注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最愛六里橋
■本號法律顧問:北京市恒略律師事務所,咨詢微信:jwbei2
======= 豐臺人的鄰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