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天,北京的晨風還帶著些許涼意,國防部發言人卻擲地有聲。
五個“絕不”——不是口號,而是一張寫在南海海面、太平洋風口上的硬牌。
絕不接受挑釁,絕不放棄對話。
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太極拳的招式。
一手擋開雷聲,一手握緊刀柄。
就在同一時間,商務部扔出一個“逐客令”:對34家美方實體斷供,雷神、通用動力赫然在列。
圖片
這不是“泄憤”,這是精準切割,一把一把手術刀地動刀——
第一刀,斬斷軍售鏈。
雷神導彈、洛馬系統、波音防務統統在列,2024年美對臺軍售47.8億美元,其中七成相關企業全被“標紅”。
關鍵是,中國還順帶連根拔——制裁范圍首次擴展到雷神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子公司。
這波,叫“跨國鏈條拔網式制裁”。
第二刀,破解芯片鎖喉。
萊多斯、特科姆這些控制全球35%半導體測試設備的美企被列入不可靠清單。
看上去是芯片問題,實則背后打的是技術標準控制權。
更狠的是,同時啟動醫用CT球管反傾銷調查——
外看是衛生行業,里頭藏的是對“美芯制造業”的精密反制。
第三刀,精準捅票倉。
3月起,對美牛肉、大豆加稅,一刀捅在艾奧瓦州與德州農民的飯碗上。
數據顯示,僅艾奧瓦對華大豆出口就跌了63%。
這一招,不是貿易戰,是選票戰。
中國不是一通狂打,而是張地圖下了三刀:
“從工廠到港口,從晶圓到玉米,從軍工到民生,全線給你設限。”
而這一切的背景,是南海的波濤不止。
4月8日,菲律賓海警船又一次硬闖仁愛礁。
不到24小時,解放軍南部戰區宣布:黃巖島海空聯合演練,正式啟動。
沒有預告,沒有留情,直接亮劍。
這不是“秀肌肉”,而是一套新戰術的現場演示:
第一變:分鐘級監控。
“海洋感知星座”衛星群上線,70%南海爭議區,實時圖像壓縮至分鐘內更新;
第二變:模塊化部署。
永暑礁、渚碧礁全面換裝輪式火箭炮、無人機蜂群系統,打擊鏈路“即插即用”;
第三變:執法合法化。
新版《海上執法規程》上路,新增12條強制措施條款,抓船、拖走、禁入一氣呵成。
菲律賓媒體自己承認:“中國的維權成本極低,而我們每次出海,都像在燒GDP。”
這背后,是中美在全球格局的鏡面對撞。
第一層,規則之爭。
WTO上,美國剛起訴中國稀土出口,轉頭68國在貿發會議上支持中國資源主權。
華盛頓共識的“單邊制裁邏輯”,正被多邊表態稀釋。
第二層,盟友裂變。
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暫停對通用動力供鈦,德國萊茵金屬重審對臺零部件出貨。
連西方軍工圈都開始“去美國化”。
第三層,軍力升級。
4月9日臺海演訓中,殲-35首次艦載彈射畫面公開。
五角大樓內部評估報告寫得很直接:
“中國2.0版‘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已具成型態勢,戰略打擊范圍擴展至關島。”
講到這,不得不說一句:現在的中國,不止是在出牌,而是在“洗牌”。
國防大學馬教授一句話講透:
“中國的反制,從不靠情緒,靠的是四維平衡——”
力度上: 對軍工動刀,對民企留口;
節奏上: 每步制裁,都配合新自貿協定簽署;
法理上: 每次行動,都嵌入聯合國憲章第51條自衛權;
輿論上: 不做冷戰擴音器,只做防御性話語設定者。
這就是太極。
以柔克剛,不先出手,但出手必定到位。
結果呢?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長18.7%,
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反降29.3%。
這不是“撕裂”,這是分流。
不是沖突,是剝離。
南海的航母編隊此刻正靜靜巡航。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你想打?行,我接招;
你想退?行,留你后路。
但別試圖越線——
中國的態度,正如這片海天線——永遠是清晰的。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之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