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你是否也曾困惑,該如何選擇?
在華農,有這樣一群人
以相 同的信仰
走上不同的方向
或扎根鄉村講臺,或奔赴祖國邊疆
或穿上戎裝衛國,或投身山區服務……
他們用赤子之心 詮釋 青春擔當
一個個鮮活的故事 帶來感動的同時
或許也能為正處于迷茫的你指引方向
貴州畢節:研究生支教團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為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華農選拔經濟管理學院2024級研究生林澤薇、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級研究生孫靜雯、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2024級研究生鄒毅組成學校首批研究生支教團,匯入團中央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大隊伍。華農支教團被派遣至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第十小學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在當地團組織的統一部署下開展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扶貧工作,服務期為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
2024年7月,林澤薇、孫靜雯和鄒毅懷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熱忱與期待,遠赴千里來到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他們說,要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結合各自的專業學習背景,三人分工明確:本科學習信息與計算科學的林澤薇負責數學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本科日語的孫靜雯負責英語學科教學,本碩都是水利工程的鄒毅則負責科學學科教學。同時,他們還參與學校校園文化和宣傳工作。
說到在織金的經歷,每個人都有很多“獨家記憶”。
林澤薇(左)為孩子們演示
對林澤薇來說,這些珍貴的時刻,既是群山懷抱的操場上放飛水火箭時,孩子們眼中閃爍的驚喜與好奇的光芒;也是光標在屏幕上閃爍時,孩子們聽講代碼邏輯時專注的模樣;更有航模振翅轟鳴時,孩子們圍攏在旁,滿臉都是對科技的向往。“這一年,我更加柔軟,炯炯目光,聲聲呼喚,是堅守的意義;我更加堅毅,從無到有,攻堅克難,是奮進的足跡。”她說。
孫靜雯和孩子們在一起
當孫靜雯以英語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望向臺下一張張稚嫩的面龐,緊張的同時,更多是一種對鄉村教育的使命感。而平時課下,孩子們也總愛和她講述學習和生活上的瑣事。“在課堂上,以創新教學點燃求知火種;在課余時,以陪伴傾聽澆灌心靈成長”是她對自己的要求,“支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用青年智慧激活鄉村教育生態的志愿實踐。”
鄒毅為孩子們講解科學知識
鄒毅指導的學生在貴州省青少年航空航天創新設計大賽中斬獲畢節賽區三等獎。見證山里娃用代碼和創意追逐航天夢的閃光時刻,讓鄒毅感觸頗深,“教育是播撒火種的過程,一堂生動的科學課、一次耐心的陪伴,都可能點亮一個孩子的未來。”
“在西部支教的每一天,我都被孩子們的純真與堅韌打動。他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更加堅定扎根基層的信念。期待更多青年加入我們,用青春的熱忱為鄉村振興注入力量,讓教育的微光照亮更多山野角落。”鄒毅說。
西藏林芝:張宇寧
出發歷歷在目,初心不敢忘懷
張宇寧,人文與法學學院2019屆法學專業畢業生。2019年8月,通過西藏林芝對口專招大學生項目任職察隅縣上察隅鎮人民政府基層公務員,先后在察隅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林芝市委辦督查室跟班,并被選任為共青團上察隅鎮委員會副書記、上察隅鎮婦女聯合會副主席,現任察隅縣審計局四級主任科員。
早在大二時,張宇寧就看到了西藏阿里緊缺法律人才的信息,在心中種下赴藏的種子。2019年,大四畢業的張玉寧成為西藏林芝的一名基層公務員,來到艱苦的邊境小縣察隅。在這里,她對西藏的認識與了解逐漸深刻、立體、全面,也逐漸適應了從高校學生到基層人員的角色轉換。
疫情防控期間,察隅防疫形勢嚴峻。張宇寧堅守崗位,認真督導防疫措施落實,確保防疫信息及時上傳下達。無論何時,她都和同事們一起堅守本職,有序推進防疫、脫貧、換屆等工作。基層工作瑣碎,但她仍不厭其煩做好每一份繁瑣細致的工作,用心努力走進每一位村民群眾的生活,以實現社會價值來追求個人價值。
進藏工作兩年有余,張宇寧說,當初選擇西藏的沉思、掙扎、堅毅歷歷在目,奔赴基層的初心、理想、志向不敢忘懷。“邊境基層日常工作或許稀松平常、繁瑣無奇,是一件又一件基礎事務的堆砌和積累,但國家和時代賦予西藏建設的重大價值意義,也給予了我更為崇高的思想動力和個人成長。”
甘肅天祝:李國定
從南粵大地到河西走廊
李國定,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2024屆畢業生,西部計劃志愿者,2024年7月起服務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現任共青團天祝縣委文秘。
初到天祝,語言、飲食和氣候的差異曾讓李國定一度難以適應,但同事的幫助和群眾的包容,讓他迅速融入并堅定了扎根的決心。每一份文件的及時流轉、每一場會議的精準記錄,他都以高度責任心確保無誤;每次活動中,他用鏡頭捕捉公益瞬間,定格基層工作的溫暖與感動。
在參與大學生資助任務中,從聯系學生、收集資料,到指導簽訂協議、提醒領資助金、回訪跟蹤,他全程細致跟進。當看到受助學生因資助得以圓夢大學,他深切體會到基層工作的意義——微小付出也能改變他人命運。
半年多的基層經歷讓他對西北有了全新認知。在與各族群眾相處過程中,他感受到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魅力,更堅定了促進民族團結的信念。“群眾的堅韌教會我什么是擔當,基層的挑戰錘煉了我的能力。”從南粵大地來到河西走廊,李國定將繼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凡的故事。
廣東云浮:植紫荊
成為一束光,哪怕微弱也溫暖
植紫荊,公共管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2020年8月加入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山區計劃“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專項”。在云浮市郁南縣連灘鎮菩山小學完成了為期一年的服務后,她選擇留下,完成了第二年的志愿服務。目前就職于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辦事處。
“你明明可以找更好的工作,為什么要來這里當一個鄉村教師?”對于這個問題,植紫荊總是回答:“因為在這里能從很多孩子身上收獲感動與正能量。”
懷揣對鄉村教育的熱忱,植紫荊來到了云浮。如今的她,簡歷上不乏出彩成績:兩年授課約3000課時,全鎮語文講學稿備課組成員、獲評學校年度優秀教師、“中國夢·健康夢”主題征文活動優秀指導獎……但初上講臺,她也曾因緊張導致課堂紀律不佳和成績下滑。
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她改進教學管理方式,到期末時班級的語文成績排名進步10名,第二年便穩定在全鎮前10。為打開留守兒童心扉、促進全面發展,她精心設計課堂,協助學校舉辦活動的同時,自行組織閱讀課、知識競賽和安全主題課,自費設立圖書角,幫助孩子們拓展視野、勞逸結合。對待犯錯的孩子,她總是耐心溫柔,做好家校溝通。
植紫荊說,這兩年的支教生活,對她自己而言,是積累人生經驗,指明人生方向的指明燈,希望對鄉村的孩子們來說,可以成為點亮他們內心的一束光,“哪怕微弱,也足夠溫暖。”
新疆阿克蘇:黃俊榮
讓五星紅旗飄揚在雪山上
黃俊榮,經濟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2019年9月應征入伍,服役于新疆阿克蘇艱苦邊遠地區邊防部隊。2020年成為偵察兵,曾在邊境地區的戈壁灘上駐扎4個月,參與執行重大駐訓任務。2021年駐扎于高海拔邊境地區,參與執行“邊界巡邏”“邊境勘察”等任務。曾獲得“四有優秀士兵”榮譽、團“嘉獎”一次。2021年9月退出現役。
“這里沒有太多的浪漫與激情,但我們從未后悔過,只因我們知道,腳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國。”因為一句話,大二的黃俊榮決心入伍。但初入軍營,他的狀況卻不理想:體能差了一大截,各科成績也位于下游。晚上,別人都已入睡,不服輸的他卻仍在加練。最終,他以綜合成績第二獲得了“新訓優秀個人”以及“新訓標兵”的榮譽稱號。
因表現優異,黃俊榮被安排成為偵察兵,作為唯一的新兵跟隨部隊參加重大駐訓任務。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不僅晝夜溫差大,沙塵暴和冰雹雨也是家常便飯,一周只能洗一次澡。在咬牙堅持中,他不僅又一次實現了成長,也更加明白了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而在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上,黃俊榮和戰友們為了完成巡邏任務,即使渾身被雨雪濕透了、臉被風雪拍打得十分疼痛,也沒有叫過一聲苦。為了讓五星紅旗飄揚,無論是冰封山路還是大雪封山,他們都不畏艱險,一次又一次完成任務。
每當半夜站崗,凝望著頭頂璀璨的星空,黃俊榮就會想起當初激勵自己的那句話。退伍后,黃俊榮重回校園,繼續延續著在部隊的良好作風,以實際行動弘揚青春正能量,詮釋 “00 后”的擔當精神。
在基層中錘煉個人成長
在奮斗中磨練青春擔當
華農學子以實際行動
把青春刻進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各類基層就業計劃正在報名進行時
關注下方公眾號了解更多
愿更多有為青年接過接力棒
以赤子之心,赴時代之約
/這一刻的感覺,只有華農學子才懂!/
/25歲返鄉,她打開了人生新天地……/
/最后20天!你準備好了嗎?/
-SCAU-
來源 | 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就業指導中心 校團委
整理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許宇翔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許宇翔 陳梓瀅
初審 | 費思迎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