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軍空戰得勝的事實將使國際軍工市場被嚴重沖擊
首先,俄國和法國的戰機信譽都被大大削弱。陣風戰機的市場將受到沖擊。
要知道這一次5月7日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擊落的六架印度戰機中,有俄羅斯米格29和蘇30MK兩款各一架,讓俄羅斯戰機的國際信譽都受到消極影響。
法國制造的陣風一直被認為西方戰斗機的佼佼者,尤其是考慮到它一直號稱有先進的電子設備,還有大型三角翼,低空飛行能力強,又有源相控陣雷達,但這次印巴空戰,印軍的陣風戰機竟然是在遠程低空作戰中失敗。
其次,中國產殲10戰機以及與它協同作戰的紅旗防空系統(雷達有突出表現)以及03預警機都可能在國際軍工市場有好的聲譽,其它中國產的武器的也會被人刮目相看。
再次,印度空軍升級的壓力和愿望可能很強烈,美國可能借機推銷F16的最新升級版甚至F35。
印度三軍當中空軍的經費占的最多,但是三軍在經費分配方面的矛盾很大,這次空軍吃了虧,高層在批評聲中已經是焦頭爛額。美國很可能積極推銷,來想辦法拉攏印度和在印度的軍工市場排擠其他國家。
(2) 未來軍事作戰力量不成體系和軍工體系不完整的國家,安全都成問題
體系化作戰很必要,門檻也高,比如海軍,沒有衛星的國家的海軍基本就是廢品。
印巴空戰的事實也表明,在體系化作戰的背景下,單純是先進戰機,沒有整個作戰系統的系統配合,不一定管用。現在就算是俄羅斯因為烏克蘭戰爭而受到西方的制裁,已經是大量進口中國芯片的狀態,甚至俄羅斯的很多雷達天線部件都是由中國企業提供。
印軍使用的米格29M,垂直尾翼面積比蘇30MK要小,是被印度改良過的型號,把原雷達換成多功能機械掃描雷達,可鎖定多個目標,可以發射R77空空導彈,這種導彈由主動雷達制導。印度的俄式飛機都能用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俄羅斯自用的米29戰機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電子換裝。印度用的蘇30MK戰機裝備有無源相控陣雷達。但即使如此它們還是被擊落。為什么?陣風的 “米卡” 導彈數據鏈居然和蘇 30MKI 不兼容,變成了 “睜眼瞎”。打起仗來,印度的雷達、戰機和預警機各打各的,無法有效協同作戰。湊起來的軍事體系不成體系,印度購買了很多國家的武器,但是難以協同作戰,而巴基斯坦這次主要用中國生產的空戰武器和防空武器,體系化程度強于對手,占了上風。
以后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軍火采購都要充分考慮體系化了,想東家買西家湊沒意義了。當今世界國產軍工自成體系的也就是中美俄三大國了,俄羅斯有首先退出的危險。歐洲軍工業的分歧太多,各國都太小,整體上軍工體系碎片化,也難實現體系化的自給自足。三大國之外的中間地帶,特別是那些中等強國和地區大國,受俄烏戰爭,特別是印巴沖突的刺激,很可能是要升級自己軍工需求,認真制定新的采購計劃。各國發展自己軍事力量的方式會有新的計劃。
(3)臺獨勢力和他們的外國后臺要發抖
此次作戰的明顯事實是,印度戰機即使在印控克什米爾上空飛行和發射武器,也被巴基斯坦空軍反擊。5月7日這次印巴空戰中,陣風戰機尚未進入作戰模式,就被擊落。陣風戰機臺灣也有不少。中國制造的霹靂15空對空導彈擅長對付遠程的預警機、先進截擊機,而臺灣海峽上空很窄,在大陸上空飛行的戰機就可以發射霹靂15導彈,對從新竹和臺中起飛的臺軍戰機進行打擊。臺灣花蓮機場還駐扎有美式的F16戰機,就照這次巴軍這次空戰的打法,(昨天撰文仔細分析過戰術,敬請翻頁),臺軍F16戰機剛剛越過中央山脈,就可能被霹靂15鎖定,被擊落很可能在他們出發到海峽上空之前就發生。
(3) 結論
總之,最近這些年中國軍工發展的方向是成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