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10月15日,東野攻克錦州后,16日,長春守軍第60軍軍長曾澤生派人出城接洽起義事項,17日,曾澤生率所部2.6萬人起義。曾澤生起義后,19日,新7軍軍長李鴻也率領所部投誠。第60軍起義以及新7軍投誠后,長春守軍所剩無幾,只剩下一些零散的部隊,此時長春戰役便已經落下帷幕。然而鄭洞國還沒有放下武器走出來,21日凌晨,鄭洞國才正式放下武器走出兵團指揮部。
鄭洞國
按照起義、投誠、投降的標準,鄭洞國算不上投誠將領,但是鄭洞國是按照投誠將領處理,所以鄭洞國勉強算是投誠將領,隨后鄭洞國被安排前去治病、工作。為何鄭洞國投誠后備受禮遇?鄭洞國投誠后備受禮遇主要與他的三個特殊身份有關。我們先來簡單看看鄭洞國“投誠”的過程。
一、 鄭洞國“投誠”過程:
鄭洞國在“投誠”過程中猶猶豫豫,隨著曾澤生率第60軍起義、李鴻率新7軍投誠后,這兩個軍是長春守軍的主力,此后,鄭洞國手中已經不掌握多少部隊,但是還是給了鄭洞國體面,經過反復商談后同意了鄭洞國的投誠條件。
鄭洞國的意思是讓大樓的殘部“繼續抵抗一兩天再放下武器”,然后東野發布”鄭洞國負傷被俘”的消息,鄭洞國之所以這樣做,是想給蔣一個交代。都到什么時候了,鄭洞國還想著給蔣一個交代,這樣做其實可有可無。
10月21日凌晨,鄭洞國這才下令兵團警衛團胡亂放了一通槍,然后率部走出指揮部大樓放下武器。隨后,鄭洞國被送往城外的東野第一兵團指揮部,22日,蕭勁光、蕭華設宴招待鄭洞國。
鄭洞國(中間)
蕭勁光、蕭華完全按照投誠將領招待鄭洞國,其實早在前兩天,發給東野第一兵團的賀電中就提到鄭洞國是率部投誠。從蕭勁光、蕭華對鄭洞國的態度來看,給予了鄭洞國極高的禮遇。
如果不是鄭洞國,19日李鴻率部投誠后就可以立即將長春守軍指揮部攻下,但是圍城部隊依然同大樓內的鄭洞國談判,最后鄭洞國率部走出大樓。鄭洞國之所以能受到禮遇,是因為鄭洞國的三個特殊身份。
二、鄭洞國的三個特殊身份:
(1)第一個身份:鄭洞國是第一個投誠的“剿總”副總司令兼兵團司令官
鄭洞國當時是 “剿總”副總司令兼兵團司令官,又是黃埔一期生。為此,周主任還專門以老師的身份給鄭洞國寫信,在信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鄭洞國可以率部起義,10月18日,這封信送到了鄭洞國手中。19日,鄭洞國的學弟也致電鄭洞國,希望他可以率部起義。可見對鄭洞國起義或者投誠的重視程度。
李鴻率部投誠前,鄭洞國也沒有回應周主任和學弟,李鴻率領新7軍投誠后,鄭洞國這才與圍城部隊進行了談判,最終走出了大樓。鄭洞國是按照投誠將領對待,那么鄭洞國便是第一位投誠的“剿總”副總司令兼兵團司令官,這將在其他黃埔將領中產生深遠影響,后續帶動了一大批黃埔將領率部起義或者投誠。
(2)第二個身份:鄭洞國是抗日名將
鄭洞國是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功績很大,也是他能受到禮遇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鄭洞國從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開始,再到抗戰后期率部反攻緬北,整個抗戰期間,鄭洞國率部英勇作戰,功績非常大。駐印軍是鄭洞國一手組建,鄭洞國在抗戰期間的戰功遠高于廖耀湘、孫立人等人,他們當時都是鄭洞國部下。
長城抗戰期間,鄭洞國率領一個旅在古北口與日軍激戰數日后將陣地交給其他部隊,正當鄭洞國率部撤往后方休整途中,得知剛剛移交的陣地被日軍突破,鄭洞國隨即率部返回增援,當時大部分陣地已經丟掉,多次反攻受挫,于是鄭洞國提著機槍率部反攻,最終將日軍擊潰,穩定了陣地。
全面抗戰初期,保定城破后,鄭洞國率領一個師與日軍展開巷戰,最后在裴昌會的接應下才突出重圍。臺兒莊戰役的關鍵時刻,鄭洞國果斷指揮部隊在運河南岸的利國驛構筑陣地,遏制住了日軍的攻勢,保證了其他部隊的集結。當時如果不是鄭洞國率部擋住了日軍工事,讓日軍越過利國驛,那么徐州將不保,就不會有臺兒莊大捷。1938年4月,鄭洞國率領一個師與其他部隊一起殲滅、擊潰了臺兒莊周圍的日軍,最終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全面抗戰中期,鄭洞國又調任第五軍副軍長兼榮譽第一師師長,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鄭洞國率部參加了昆侖關戰役,鄭洞國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最終與其他部隊一起殲滅了日軍第二十一旅團。此后,鄭洞國率領榮譽第1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鄭洞國率部深入敵后切斷了宜昌日軍的交通線,配合了戰區主力圍攻宜昌,進而配合了第二次長沙會戰。
全面抗戰后期,1943年春,鄭洞國受命組建駐印軍新1軍軍長,當時孫立人、廖耀湘新一軍所屬的兩個師長。1943年10月,鄭洞國率部開始反攻,先后攻克孟關等地。
鄭洞國
1944年8月,駐印軍擴編為新一軍、新六軍兩個軍,鄭洞國擔任駐印軍副總指揮,隨后率部反攻緬北,與滇西的遠征軍會師,打通了陸上運輸線。駐印軍能反攻成功,殲滅日軍數萬主力,一方面離不開充足的訓練和武器彈藥,同時也離不開鄭洞國的努力,鄭洞國不論在駐印軍訓練方面,還是率部作戰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綜合來看,鄭洞國在抗戰期間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樣一位戰功卓著的抗日名將,給予足夠的禮遇也是應該的。
(3)第三個身份:鄭洞國堂妹夫便是王爾琢
鄭洞國堂妹夫便是王爾琢,王爾琢也是黃埔一期畢業,南昌起義軍余部中,王爾琢僅排在朱老總和陳老總后面。
王爾琢和鄭洞國是發小,兩人從小關系便很好,鄭洞國堂妹與王爾琢定了娃娃親。王爾琢犧牲后,鄭洞國堂妹獨自照顧公婆和女兒,女兒后來染病去世,鄭洞國堂妹又過繼了族侄作為養子,養子長大后也犧牲在了戰場上。
鄭洞國夫婦
當然,鄭洞國第三個身份不是他受到禮遇的主要原因,前兩個身份是他受到禮遇的主要原因。
結語:
鄭洞國備受禮遇,一方面是因為他是第一位投誠的“剿總”副總司令兼兵團司令官,另一方面是因為鄭洞國曾是抗日名將。
1950年,鄭洞國被安排去上海治病,路過北京時,蕭勁光、蕭華等人再次設宴招待鄭洞國,周主任也設宴招待了這位學生。病好后,鄭洞國被任命為水利部參事等職。
1977年,侯鏡如、鄭洞國、杜聿明、宋希濂等人合影(從左到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