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不良貸款處置風暴。
近期,銀登網公告披露多家銀行的總行或分行掛牌轉讓不良貸款資產包,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轉讓加速。
比如,5月9日,建設銀行廈門分行掛牌轉讓傲農生物不良貸款,涉及未償本息總額約3億多;
5月8日,平安銀行掛牌轉讓第34期個人經營性不良貸款,涉及未償本息總額約1.23億元。
從季度數據看,據銀登中心披露, 2025年一季度的不良貸款轉讓公告掛牌量,已接近2024年上半年的規模,達742.7億元,同比增190.5%;實際成交483億元,同比增138.8%。
其中,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成交370.4億元,占整體成交的76.7%,同比激增760%,成為驅動市場增長的主力。
除了 不良貸款 轉讓業務規模暴增,平均折扣率與平均本金回收率也雙雙下降。
2024年四季度, 批量個人貸款轉讓業務的平均折扣率為 4.8 %, 不足1折, 平均本金回收率低至 7.3 % 。批量對公業務平均折扣率18.6%, 平均本金回收率 28.1%。
2025年一季度,個貸不良批量轉讓的平均折扣率為4.1%,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6.9%。批量對公業務平均折扣率15%, 平均本金回收率 31.7%。
銀行為了快速出清不良貸款,會愿意用較低的折扣以求快速轉讓,尤其是一些質量不好的資產包,甚至可能會打到骨折,從而拉低平均折扣率。
同時,逾期時間越長,平均折扣率與平均本金回收率就會比較低。
就像買東西,貨品殘缺厲害,就只能賤賣了。尤其是當一些屢次被轉讓、屢次無人接盤的資產包,折扣會一次比一次低,10元沒人要,那就5元,再沒人要,那就2元。
這就說明,當下不良貸款余額,數量又多,質量又差,就像一座巨大的垃圾山。
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規模高企,尤其是個人信貸風險逐漸上升,銀行不得不用這種“地板價”甩賣,銀行急于出清風險的迫切心態可見一斑!
銀行加速處置個人不良貸款,是多重風險交織下的必然選擇。
首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雖然略微下降,但房地產不良貸款占對公不良貸款比例高,潛在風險大。
據財新梳理, 2024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 約3.3 萬億元,較上季末減少977.1億元;不良貸款率1.50%,比上季度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連續五個季度下行 。
其中,大型銀行較上季度末下降至1.23%,股份行降至1.22%,城商行降至1.76%,農商行降至2.80%。
但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占全行業對公不良貸款比例高,風險高度集中。
據惠譽博華對40家上市銀行2024年財報的分析,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較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至 3.5%,實現近三年來首次回落。
不過,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在全行業對公不良貸款中的占比仍接近四成,風險敞口高度集中。
房地產貸款單筆金額大、周期長,處置流程復雜,又耗費時間。
更重要的是,土地、房產價值容易受市場波動大幅貶值,尤其當下房企危機尚未完全解除、房價再難大漲。
不良貸款風險集中在房地產上,無疑是在冰雹中跳舞。
其次,個人不良貸款風險加速暴露。
消費貸、信用卡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不良率均在攀升。
央行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4末,中國不含住房貸款的個人消費貸余額已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全年增加1.24萬億元。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余額占比,已從2023年末的1.13%升至2024年末的1.43%。
另外,據財新統計, 在2024年年報披露經營貸不良率的五家國有大行和五家上市股份行中,不良率全部同比上升。
這里還要考慮一個背景,這幾年國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銀行也給出各種政策優惠,為小微企業續貸。
如果不續貸,不良暴露得 可能還 會更多。
在當下環境下,不管是借錢超前消費,還是借錢做實體投資,是更加需要三思而后行的。
比如個人經營貸,很多人可能受到網紅經濟的影響,看某地某個生意突然火爆,就貸款迅速加入,想分一杯羹。
但網紅經濟來得快去得也快,比如早兩年的淄博燒烤,當地不少銀行還趁機推出“燒烤貸”,為燒烤相關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支持。
但“進淄趕烤”也就一陣風的熱度,有些人這個月借款,沒幾個月就倒閉了,只留下一屁股債。
銀行要控制不良貸款率,必然不能跟風而行,越是火熱的領域,風控越應該從嚴。
真正的重點在于,銀行急于出清風險,化解銀行體系風險不言而喻,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即騰挪信貸空間以響應未來寬松政策。
不良貸款占用了銀行大量的資本和信貸資源,使銀行無法將這些資源有效地配置到優質資產和業務領域。
加速處置個人不良貸款可以釋放被占用的資本空間,讓銀行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發放新的貸款, 以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從更簡單的角度理解,只要是發貸款出去,就有收不回來的風險。
但銀行是有不良貸款率指標管理的,不良貸款率肯定不能觸及紅線??蓢夷壳懊黠@就要銀行多給個人、給企業放貸。
潘行長5月7日發布會上還講到, 設立5000億元 “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 ”, 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服務消費與養老的信貸支持。
以及 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支持銀行擴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貸款投放。
不放貸就是不聽話,業務不達標,會挨央媽的鞭打;大量放貸搞業務,不良率飆升、甚至觸及紅線,更是要被揍。
所以,不消化、不降低當下的不良貸款率,接下來放貸就跟吊著脖子似的危險。
為了給未來釋放信貸空間,當下就必須快速出清不良貸款!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用意,畢竟在當下,沒有什么比拉動經濟更重要的事了。
除了銀行主動加速出清不良貸款,政策上也是鉚足了勁。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大家的焦點都在寬松上,其實背后還有對銀行風險化解的重要推動。
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出的八項“增量政策”,其中一點就是加快出臺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助力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從前邊我們已經知道,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占全行業對公不良貸款比例高。
那么,要降不良率,穩地產就相當重要了。
如果房地產能更好地融資,對存量債務就很友好了,且不說換本金,哪怕還個利息,都不會成不良貸款。
房企、銀行都能松口氣。
又比如5月7日,央行宣布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這能為商貸利率進一步下降提供了空間。
而降低房貸利率,也是減少壞賬的一個措施,讓貸款人看到希望,有意愿、有動力繼續還款,而不是爛賬。
所以,銀行加速出清不良貸款,既是風險倒逼下的破局之舉,更是金融體系為經濟復蘇騰挪空間的戰略突圍——
唯有輕裝上陣,方能扛起新一輪信貸擴張的大旗 !
在經濟大轉型過程中,家庭財富正在發生大遷徙與大洗牌。
最新大會帶來哪些利好?二季度還會有哪些刺激政策?5月資本市場還有哪些機會?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