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5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睦鄰外交”對澳大利亞產生影響 當前,中國大力推進“睦鄰友好外交”。中國政府上月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參會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主要領導人共同商討了在該地區的外交政策目標。
此后不久,習近平主席開始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中越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提出許多進一步合作的領域。中方指出兩國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因為“小船孤篷經不起驚濤駭浪,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對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訪問也包括類似的合作。相關表述是中國對外關系中常見的。但這些協議所定下的基調與美國現政府的行動截然不同。
中國官媒最近報道了由中方幫助修建的柬埔寨3條公路升級改造項目竣工通車儀式,這被視為中柬友誼不斷向前發展的象征。同樣,中國也參與了越南標準軌鐵路建設,從而將兩國的貿易網絡更緊密地連接起來。
也許我們很容易輕視這些活動,認為很尋常。但鑒于當前全球秩序的動蕩,這些活動絕非那么簡單。自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中國一直努力在全球范圍內將自己塑造成有志于維護全球貿易秩序的理性參與者。中方不斷表達對“單邊主義”和破壞全球秩序的擔憂。
更具體來說,除了官方外交政策言論,中國還在著力加強與同樣受到美國貿易措施威脅的國家的關系。過去幾周該地區的一系列活動表明,中方顯然有意將自己塑造成該地區的另一個友好大國。
中國正在努力建立一個圍繞“亞洲價值觀”的共同體,吸引地區各國向中國靠攏,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關系。
對澳大利亞來說,這有兩點啟示。首先,中國希望被視為理性、可靠的合作伙伴,希望保持穩定的貿易關系。這可能也會延伸到與澳大利亞的關系。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應注意保持自己在大國之間的地位,不要過分偏向一個方向。
其次,澳大利亞現在應該投入大量資源,在亞太地區發展經濟和政治關系。中國正在積極致力于擴大其在該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如果澳大利亞想要實現與亞太地區國家關系的多元化,改善經濟和政治伙伴關系,現在正是時候。
用美國總統特朗普常用的一個比喻來說,當前,全球力量關系的動蕩意味著亞太地區正在經歷重新洗牌。中國已經拿起自己的牌,澳大利亞也應這樣做。(作者卡羅林·考茨,喬恒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