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新京報,漢中市林業局,《中國鳥類志》,《動物學報》。
陜西農村發現巨型黑雞
說實話,隸屬于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的巴山鎮是個沒啥存在感的小鎮,但這不能怪它,因為它實在太新了,在2011年7月才被設立。聽這鎮的名字,就知道它肯定跟大巴山關系密切,是的,何止是密切,巴山鎮直接地處于大巴山腹地,所以其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處有1790米;最低點海拔也有482米。
這里是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的平均氣溫在13.3℃,降水集中在6~9月,全年的平均降水量為1300毫升??磥磉@里肯定是野生動物們的天堂了,環境是相當是適宜,而且處于大山中,比較不受太多閑雜人等的干擾。
但是對居住在這里的老百姓來說,他們的選擇就不多了,這里交通不算發達,地形又比較崎嶇,所以基本上大家的選擇都只能是發展農業和畜牧業。
我們今天的主角之一——鎮民老馬,他決定靠養雞來致富。
因為很多人認識的人都是干畜牧業的,所以老馬起步得很快,靠著虛心的請教,他很快就把自己的小型養雞場給置辦了起來。因為場地不大,所以能養的雞也有限,那如果主要以肉雞為主,那生產周期就比較久了。老馬選擇的是蛋雞,主要以賣雞蛋和雞毛為主,生蛋能力降低后的雞才會被賣掉。
就這么努力干到了2020年,此時的老馬已經來到了花甲之年??恐B雞,他和妻子將孩子們都送到了城里,如今只希望能維持產業,繼續為孩子們攢點錢。然而意外就在這年發生了。
某天早上,老馬前往雞圈里撒飼料的時候,突然發現雞群擠在角落里不愿移動。他靠近去趕雞的時候,發現有好幾只雞的身上羽毛都被揪掉了,露出了皮膚,甚至有只雞的傷口都滲血了。老馬懷疑是雞群打架導致的,因為那個傷口顯然是喙啄出來的。這樣的情況此前從未發生過,幾群一直相處得不錯,老馬有些納悶,但倒也沒太擔心。
然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足足半個月,每天都有新的雞受傷,羽毛被拔。老馬確信并非是雞群內斗導致的,他于是耐著性子在雞圈附近蹲守了大半天,結果真的看到了罪魁禍首!
只見這只鳥類乍一看很像是黑色的大公雞,但是其尾羽長且翹,而且是白色的,但到了末端又變成了黑色;最神奇的是這鳥好像長有白色的胡子,它的臉是紅色的!老馬看到它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家伙不好惹!不過這鳥跳上窗戶,從雞圈邊緣準備跳進去的時候,它顯然發現老馬了,然后掉頭跑走了。
畢竟住在山里,老馬接觸到了很多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老馬意識到這只動物很可能就是某種自己不認識的保護物種,那就不能自己處理了。為了保護自己的雞,他于是聯系了漢中市林業局。
專家蹲守
林業局聽了老馬的描述后非常激動,因為雖然老馬說得不多,但就已知的這些情報看,林業局專家心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現在就是要去現場勘察情況以確認。
很快就有一隊人前往了老馬家現場了解情況,他們看了老馬的雞的情況,所幸這些雞都沒有大礙。他們表示如果確定了來搗亂的鳥類的身份,后續是可以根據情況給老馬一定的賠償的。
林業局隊伍很快以老馬家為起點,進入了附近的林中。他們并不期待能馬上發現目標物種,于是早就備好了露營幾天所需的資源。搭設好帳篷后,眾人開始架設紅外相機并以帳篷為中心展開搜索。
2天下來都沒有發現目標鳥類,但是紅外相機拍下了很多野生動物的畫面,證明了該區域的生態系統確實很健康,這讓眾人都信心滿滿。
中途過程省略,總之林業局隊伍最終還是拍攝到了老馬描述的鳥類?,F場確認后,果然這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褐馬雞?。–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不過不確定拍攝到的是否是去老馬叫搗亂的褐馬雞,因為一口氣拍到了2只呢。
后續就沒有報道了,應該是賠償了老馬的損失。至于為什么褐馬雞要來老馬家襲擊這些雞,專家沒有說原因。
褐馬雞的領域性極強,它們會對進入自己領地的生物表達出極強的攻擊性,遭遇敵人后,它們的尾羽會炸開形成直徑80厘米的扇形,視覺上很有威懾力。因為老馬家那片區域并沒有設立自然緩沖區,居民居住區就在森林邊緣,褐馬雞誤入后,想將這塊區域發展成自己的領地,于是就去襲擊那些家雞。
但是沒想到這些家雞骨頭這么硬,被打了幾次都不走,于是它就經常來示威。褐馬雞不知道,其實這些家雞可能第一次就被打怕了,只是真的走不掉。
關于褐馬雞
褐馬雞的分布范圍很狹窄,僅見于中國山西、河北、陜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這種鳥類因為超級有特色的外形,在我國古代也飽受關注,它在《詩經》稱為"鹖",許多古代藝術品都著力于描述褐馬雞的勇猛;它的尾羽也曾被當成是清代武官帽飾,就是要象征著勇猛善戰的品性。
褐馬雞的生存危機始于20世紀中期。隨著華北地區大規模開荒造田,太行山、呂梁山等原始次生林以每年3%的速度消失,這種依賴特定海拔針闊混交林的鳥類失去了90%的棲息地。道路建設帶來的棲息地破碎化,將原本連片的森林切割成"生態孤島",阻斷了不同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另外,人類的偷獵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它們的華美的尾羽被當成是各種工藝品的原材料,本身的肉食也受到了關注,甚至還有人會把整只褐馬雞做成標本當成擺件。瘋狂的偷獵使得一些局部地區的褐馬雞種群數量一度銳減至不足百只!
到了1980年代,這個曾廣泛分布于華北山地的物種,野生種群僅存2000余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EN)物種,同時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成為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所幸在歷經四十余年系統性保護后,我國褐馬雞種群已實現顯著恢復。根據2023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狀況報告》,目前全國野生褐馬雞總數約1.8萬至2.2萬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