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 9 月 27 日,我國眾多開國將領完成授銜,然而,有一位本應獲得中將軍銜的將領卻未被允許參加當年的授銜儀式,直到第二年才被補發中將軍銜。這位將領便是聶鶴亭,四野名將。
聶鶴亭原本知道自己在中將名單中,對此并無異議。但當他得知與自己資歷相近的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后,便坐不住了。經過思考,他決定找老領導談談心。于是,他來到了原四野政委羅帥家中。羅帥當時是解放軍總干部部部長,在評銜方面有著重要話語權。
聶鶴亭覺得向老領導訴訴苦,或許能將自己的中將軍銜提升為上將。羅帥在軍中素有儒帥之稱,處事公正穩健,威望極高。但評銜是一件莊重的事情,需綜合考慮戰功、資歷等多方面因素,并非三言兩語就能決定。
聶鶴亭在與羅帥談話時,滿是抱怨,不斷強調自己的資歷。羅帥再好的脾氣也被激怒了:“就你這樣的覺悟,給你一個中將都有點高了!” 說完便讓警衛員送客。那么,聶鶴亭在隊伍中的資歷到底 “老不老” 呢?
1926 年,聶鶴亭加入共產黨,并參加了北伐戰爭,跟隨葉挺部隊。1927 年南昌起義時,他在 11 軍中擔任連長,與后來四野的林帥職務相近。紅軍長征時,聶鶴亭在紅一軍團 1 師擔任代理參謀長,級別較高。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軍委作戰局局長、晉察冀軍區參謀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時期,他成為軍區司令員,參加遼沈戰役和長春圍困戰,為解放東北立下戰功。從資歷來看,聶鶴亭確實夠格被評為中將,甚至授予上將也并非不可能。
但羅帥對聶鶴亭十分了解,四野中優秀將領眾多,聶鶴亭雖資歷老、戰功多,但與其他將領相比并不突出。部隊講究實際戰功,并非只看資歷。1955 年聶鶴亭被授予中將軍銜并無不妥,羅帥為人正直,不會因聶鶴亭是自己的部下而給予特殊照顧。
聶鶴亭從羅帥家出來后,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便不再糾結軍銜與資歷問題,回家認真寫了幾千字的檢討交給羅帥。原本他可能因這件事丟掉軍銜,但鑒于他認錯態度良好,組織給予警告,他未出現在 1955 年授銜儀式上,直到第二年才被補發軍銜。
這里可以插入一個歷史案例,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廉頗自恃戰功赫赫,對藺相如因口舌之勞而位高于己感到不滿,甚至揚言要羞辱藺相如。但藺相如以國家大局為重,處處避讓廉頗。后來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負荊請罪,兩人共同為國家效力。聶鶴亭的經歷與廉頗有些相似,起初因對軍銜不滿而沖動行事,后認識到錯誤并及時改正。
在 1955 年大授銜中,聶鶴亭的行為雖有不妥之處,但他能及時認識錯誤,也體現了他的覺悟。這次事件也讓我們看到,評銜是一項嚴肅而公正的工作,將領們應正確看待自己的榮譽和地位,以國家利益為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