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現在還保存著種燒年紙的習俗。這種習俗,因地方不同,各地祭祀的對象、形式和祭祀的時間也不太相同,但大多集中在臘月下旬,尤以臘月最后兩天最為集中。
臘月燒年紙,是由我國古代“臘祭”習俗演變而來。“臘祭”是歷史悠久的祭祀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那時還沒有發明紙,不可能燒年紙。燒年紙這種祭祀活動,應該是漢代以后的事了。
那么,“臘祭”是古代什么樣的祭祀習俗呢?
根據史料記載,至少在商朝的時候,每逢臘月,那時的人們就要舉行圍獵活動,用捕獲的禽獸來祭祖和“五祀”,祭祀活動宗廟中舉行。據漢代應劭編著的《風俗通義》記載:
“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
在古漢語中,臘與獵兩個字是通假字,也就是兩字可以通用,因此,獵祭也就是臘祭。
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先秦以前,一年四季分為春、夏、秋、冬的祭祀,其中冬季有兩個重要祭祀,也就蠟祭和臘祭,臘祭是冬季的重要祭祀之一。
因為臘祭是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個月,也就是十二月,這個月也被稱為“臘月”,別稱“蠟月”。實際上,在我國民間,十二個月都有諸多的別稱或雅稱,比如,八月為桂月,九月為菊月,十月為陰月,十一月為冬月。只不過臘月正逢年底,人們對這個名稱要熟悉一些。
漢代以后,臘祭的習俗開始演變,加入了“驅儺”活動,從以前時間的不固定,到時間固定,為冬至后第三個戌日。
《說文解字》中解釋為:
“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
南北朝固定在臘月初八。據《荊楚歲時記》記載:
“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到了唐宋以后,臘八加入了佛家內容,成為佛家和民間民俗雙重節日,而臘祭的內容逐步被分解,比如,祭灶、驅儺、驅疫等形成了專門儀式,臘祭的時間也逐漸往后推,演變為一種年俗祭祀活動。
再加上唐宋以后,民間開始興起燒紙祭祀,臘祭的內容從供品祭祀、祛除邪氣演變為供品祭祀和燒紙并重。明清以后,在我國很多地方,不再提臘祭這一名稱,而是用“燒年紙”這一名稱取而代之。
那么,在民間“燒年紙”又有哪些活動呢?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燒年紙”的習俗,有很大的差別,很難一一列舉,這里只列舉三種比較典型的“燒年紙”的習俗。
一、上墳燒年紙和家中祭祀融為一體
過年是大節,也是民間正式的名稱,還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持續時間最長的節日,直到民國成立后,才將過年的名稱定為春節。
這樣的大節,我國民眾歷來重視孝道,崇拜祖先,自然少不了要祭祀祖先。我國民間祭祀祖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家祭(包括祠堂祭祀),另一種是墳祭。
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傳統習俗,比如,北方和長江流域的一些農村(注:不是這些域的所有地方),從臘月二十以后開始,就可以燒年紙祭祖。但主要還是集中在除夕前兩天。
這時要說明的是,除夕根據農歷年份的不同,有的年份在臘月三十,有的年份在臘月二十九。因此,說是“除夕前兩天”,而不是說具體日子更準確。
這些地方的民間有一句說法:“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如果臘月沒有三十,臘月二十九就應改為臘月二十八。
除夕前兩天上墳,有兩種民俗含義,一是到墳頭祭祀祖先,叫上大供。二是把祖先請“回”家中過年。
除夕前到墳頭上了大供后,除夕那天,在家中還要舉行祭祀儀式。在祭祀過程中,人們要給祖先燒紙,因此,一些地方把這種祭祀活動稱之為“燒年紙”。
二、上墳只燒年紙
有一些地方臘月上墳燒年紙,一般就是到墳上去祭拜,沒有把祖先“請”的說法,就在墳上完成了祭祀和燒紙。家里的祭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這種習俗的地方分布比較多,比如,四川、重慶、貴州,以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一些地方。上墳燒年紙,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習俗,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形式是,不管是老墳還是新墳,都一起上,帶著豐富的供品和燒紙,到墳墓前分開祭拜或集中祭拜。
另一種形式是,只上新墳,也就是三年內的新墳,名稱也叫給新墳燒年紙,老墳就不用祭拜和燒年紙,三年內的每年臘月底都要上墳燒年紙。滿三年后,就不用再去上墳燒年紙了。
這些地方,不管是上老墳燒年紙,還是上新墳燒年紙,一般都要從過了小年開始,到除夕前日止,在這段時間,隨便哪天去都可以。不過,有一些人家,一般會挑選這段時間相對的吉日,去上墳燒年紙。
當然,各地對上墳燒年紙,在名稱上稱呼,有的地方叫燒年紙,有的地方則叫年前上墳。
三、在家中燒年紙
在家中燒年紙,包括在家祠內燒年紙,是全國各地比較普遍的習俗。
這是一種家庭或家族隆重的祭祀儀式,需要精心準備數日,一般在除夕那天進行。有的是除夕五更天就擺好祭品,開始祭祀,有的則過了午時之后一始祭祀,祭祀時,一般要燒紙,燒紙的環節就叫燒年紙。
不同的地方,對這種祭祀儀式有不同的稱謂,比如,祭祖、敬祖、敬神、祝福、祈福等。
在家里祭祀的地方,臘月一般不去上墳,有的地方還忌諱上墳,所有的祭祀儀式就在家中或家廟中完成。完成祭祀儀式之后,全家才吃年夜飯。
除夕以上三種祭祀燒年紙的習俗外,還有的地方有當地獨特的祭祀和燒年紙的習俗。比如,有些地方除夕那天與平時一樣,不吃年夜吃,而是到了大年初一,天未亮時祭祀和燒年紙,之后吃“年飯”,吃飯后上墳拜年。
有這種習俗的地方,南北都存在,比如,湖南的湘中地區就是這樣的習俗。
總而言之,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祭祀和燒年紙習俗,這些都是我國古老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從這種習俗中,我們或多或少還可以看到古代臘祭習俗的影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