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檢驗科新進應屆生2年內必須拿證
否則直接解聘
近日,一則關于醫院對在職人員職稱考試的嚴苛規定引發了廣泛熱議。
某醫院在招聘要求中明確規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錄取后,必須在兩年內通過衛生資格考試,否則直接解聘。
考慮到本科生如果要工作滿一年才能考證的話,本科應屆生甚至必須在1次考過!
此前,還有本科應屆畢業生雖明知可直接考檢驗師,還是來咨詢檢驗君,本科生可不可以報名檢驗士考試,想來也是出于類似的壓力。
有網友表示:“這樣的規定太過嚴苛,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成長和學習。”
但是很多檢驗工作者卻是認為,該規定比較合理。有人直言應該給點壓力,且沒職稱無法正常參與檢驗科日常工作,如夜班等。
除了解聘,也有醫院用扣績效的辦法來”激勵“員工。
02
考前簽署“對賭協議
考不過就扣光績效
今年4月10日,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前兩天,上海某醫院康復科全體醫務人員收到一份特殊的"考前動員"——與科室簽訂對賭協議,要求必須一次性通過衛生資格考試,否則即日起績效全部扣除。
協議中明確要求:"員工自愿與科室簽訂對賭協議,對賭內容為必須通過衛生資格考試,若考核未通過,則即日起績效全部扣除。"眾所周知,績效工資在醫務人員收入中占比普遍超過50%,此舉意味著未通過考試的員工將面臨收入"腰斬"。
而類似事件并非孤例。近年來,多地醫院被曝出將職稱考試與職業發展強制綁定:
? 湖南某醫院要求員工三年內考取職稱證,否則辭退;
? 浙江多家機構規定"無證不得轉正";
? 更有醫院按月扣除無證人員工資,直至考取證書為止。
盡管多數醫院采取"考證加薪"的激勵政策,但此類"不通過即懲罰"的強硬規定仍引發廣泛爭議。
03
全國部分地區
通過率現狀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全國衛生資格考試單科通過率長期維持在50%左右,但四科整體通過率僅約40%。
2024年日喀則考區數據更顯嚴峻:衛生專業技術考試實考983人中僅161人達標,上線率16.38%;護士執業考試1080名實考者中僅154人通過,上線率14.26%。
寧夏地區雖合格人數達6163人,但在1.5萬考生基數下,通過率僅41.09%。
區域差異背后隱藏統一趨勢。以山東臨沂為例,盡管官方未公布具體數據,但考后總結指出報考人數年增10%以上,通過率卻連續兩年下降。
這種“報考熱”與“通過冷”的對比,折射出衛生資格考試已從資格認證逐漸演變為專業能力的分水嶺,未通過者或將面臨職業晉升通道收窄的風險。
04
監管愈發嚴格
薪酬體系與職稱深度捆綁
國家引入職稱制度的初衷本是規范和評價職業能力、激勵專業發展、促進公平競爭、明確職責和分工、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等。
然而現實中出現大量通過弄虛作假、夸大其實等手段獲取證書的行為,不僅違背了職業道德,也破壞了行業生態,更重要的是讓職稱失去了含金量和公眾的認可。
因此,全國各地也在加強對于職稱評審的監管,開啟倒查機制。其中部分地區的職稱倒查,例如甘肅省南州曲縣,甚至追溯到了10年前。
根據《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當前虛假材料、論文造假代寫、剽竊他人作品、業績成果不實或者造假成了重點打擊對象。
違規者不僅職稱要被撤銷,3年內不得申報評審職稱,而且將記入個人誠信檔案,而誠信檔案作為以后申報、評審職稱的重要參考。
換句話說,一次作假可能影響終身的職稱評審。本次監管辦法的出臺,標志著以后職稱評審會受到嚴格監管。
因此,對于有意評職稱的人員而言,最好趁早行動,提前規劃、持續學習、注重材料準備、關注政策動態、保持誠信、尋求專業指導和注重時間管理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應對職稱評審的挑戰。
更重要的是,在三明醫改正落地推廣的當下,職稱是影響醫務人員收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強職稱評審監管現實意義十分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