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長假,開屏新聞記者踏上“云南咖啡尋根之旅”,前往大理州賓川縣平川鎮朱苦拉村,到賓川朱苦拉咖啡夢莊園了解朱苦拉咖啡種植歷史和現狀。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朱苦拉村是中國大陸種植小粒咖啡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這里最早的一棵咖啡樹種于1904年,在1994年被泥石流沖倒后逐漸死亡,總計活了90年。
5月1日,記者從昆明出發,自駕到達賓川縣城后,一路上翻山越嶺,途經八大彎、八十八坎,于當晚到達朱苦拉村。朱苦拉村位于平川鎮東北部,金沙江支流漁泡江從村子下面流過。這個地方是大理州賓川縣、楚雄州大姚縣、麗江市永勝縣三州市交界處,素有“雞鳴三州市”、賓川東大門之稱。“朱苦拉”是彝語地名,翻譯成漢語意為“彎彎曲曲的山路,有山有水,適宜人居的地方”。
說起云南最早的咖啡種植,當地人蔡濟川帶記者參觀了朱苦拉咖啡文化展館的《朱苦啦咖啡文化展》。在這里,記者了解到,一位名叫田德能(中文名)的法國傳教士于清朝光緒年間來到朱苦拉村。1904年,他從越南帶來咖啡樹苗,種在教堂旁邊,成活,開花結果,傳“種”接代,成為中國第一棵咖啡樹。
蔡濟川說:“朱苦拉村是中國咖啡第一村,是中國大陸種植小粒咖啡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地方。目前,朱苦拉村咖啡種植面積共計613畝,有100年樹齡以上的第一代咖啡樹24棵,70年樹齡以上的第二代咖啡樹1110棵,70年樹齡以下的第三代咖啡樹2萬多棵。”
蔡濟川介紹,朱苦拉村第一棵咖啡樹種于1904年,原址位于該村李忠祥、鄭淑蓮夫婦家的咖啡園。1983年朱苦拉村下大雪,這棵咖啡受凍逐漸枯萎,1994年被泥石流沖倒后死亡,樹根被石頭、泥土掩埋,2024年樹根被一家咖啡公司以1000元的價格收購,做成標本收藏、展覽。同年,在這棵咖啡樹原址上,當地人移栽了一棵樹苗,目前已有2米多高,長勢良好。
開屏新聞記者 左學佳 攝影報道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