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宣稱“印度的行動讓巴基斯坦震驚不已”,這番言論迅速在社交媒體引發群嘲。印媒暗示,該行動或指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部署調整,包括特種部隊調動、高精尖設備投入,但開源情報顯示,近期沖突中印度損失6架蘇-30MKI與陣風戰機,而巴基斯坦保持零戰損,形成極具諷刺意味的對比。
網友的辛辣評論直指問題核心。有人調侃“巴基斯坦的震驚,源于用三百萬美元的霹靂-15E導彈,擊落2.4億美元的陣風戰機”,也有人諷刺“印度摔機傳統再創新高,這次終于‘摔’出了‘性價比’”。事實上,印度長期奉行“高價低質”的軍購策略,盡管坐擁陣風戰機、S-400防空系統等天價裝備,卻因后勤維護混亂、戰機超齡服役等問題,難以形成有效戰力。2023年印度審計署報告披露,全軍68%戰機超期服役,維修體系漏洞百出,此次戰損實為積弊爆發。
反觀巴基斯坦,其依托中國軍工體系的“體系化作戰”優勢凸顯。殲-10C搭載的霹靂-15E導彈不僅射程比印度“流星”導彈多出50公里,且通過接入北斗衛星系統實現戰場單向透明。正如軍事專家所言,“印度買裝備追求品牌,中國輸出的是作戰體系”,這種降維打擊讓印度的“紙面優勢”不堪一擊。
莫迪的高調表態背后,或暗藏國內政治算計。臨近選舉周期,其試圖通過強硬姿態凝聚民族主義情緒,卻忽視了巴基斯坦的防御韌性。國際輿論對此普遍持批評態度,美國媒體嘲諷印度“用最貴裝備打出最差戰績”,法國軍火商也悄然撤下“陣風無敵”的宣傳語。這場風波不僅暴露印度軍事體系的結構性缺陷,更警示國際社會:在現代戰爭中,單純堆砌高端裝備無法替代系統性作戰能力,而政客的“政治作秀”終將被現實擊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