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戰袍”已經滿足不了如今的打工人了。
比“一只鳥、兩棵樹、三條路”更能彰顯身份的單品,已經被打工人炒成了稀缺貨。
而這就是中國“校服界的天花板”——阿迪達斯清華聯名款。
今年4月份,阿迪達斯突然推出了一系列清華大學聯名款的商品,從T恤到外套種類齊全。
這套“校服”一經推出就引發了瘋搶,不管是不是清華校友,都想搞一件“清華紫”來穿穿,相關的衣服還被黃牛炒出了3倍高的溢價。
平心而論,阿迪的“清華校服”并不出挑,主打一個樸實無華。
但是胸口“清華大學”四個大字和顯眼的Logo,又給整件衣服帶來了一絲“精英光環”。
論段位、論x格,新晉的體制內套裝都要讓他三分。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阿迪達斯早就慢慢淡出主流視野,被新銳品牌和國產平替打得找不著北,早就過氣了。
但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阿迪達斯在國內的業績已經實現了8個季度的連續增長。
如果仔細盤點阿迪達斯近兩年的操作,就會發現拿下清華這個大IP,其實是阿迪達斯的重要一步棋。
想要“再次偉大”,阿迪達斯還備了哪些招?
校服天花板,成了中產硬通貨
清華“校服”橫空出世,喜歡時尚的和喜歡聯名的都傻了。
從時尚角度來說,這套紫色的“常青款”除了顏色不同之外,和阿迪常規款似乎沒啥區別。
單從背影看,基本和全國各地的初高中校服沒啥大的區別。
從聯名商品角度看,這套聯名產品的設計也十分“糊弄”。
就連馬克杯和冰箱貼的聯名都知道根據不同的聯名對象玩花樣設計,阿迪達斯這套聯名校服,似乎就顯得毫無誠意。
其實,聯名清華大學對于阿迪達斯來說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目的。
首先,就是要通過頂尖學府,和中國消費者“套近乎”。
阿迪達斯曾經之所以知名度高,就是因為和中國體育的高度綁定。
不管是和中國男足合作的36年,和中國排球隊合作的15年,甚至還拿下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隊贊助商身份。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運動品牌入局,阿迪達斯和“中國隊”之間的關系日漸薄弱,國民度一去不復返。
就連曾經一直由阿迪達斯贊助的廣州馬拉松,阿迪都失去了贊助商的身份。
于是,聯名高等學府,就成了阿迪挽回形象的另一個大招。
同樣的打法,已經被阿迪的老對手耐克證明可行了。
耐克就曾經和美國頂尖學府哈佛大學進行過聯名,借此來打造自己“美國國民品牌”的定位。
此外,從邁克爾·喬丹的母校北卡羅來納大學,到耐克創始人的母校俄勒岡大學,都成了耐克的“座上賓”。
押注體育,帶來了市場和知名度,但押注高校,帶來的就是地位的象征。
另外,阿迪還要通過清華,打一副“身份象征”的牌。
“高校同款”,一直都處于鄙視鏈的頂端。
被稱為“帶貨王”的雷軍,就在去年冬天穿過一件武漢大學的聯名羽絨服,結果不出半天,這件600多元的羽絨大衣就在校內賣斷了貨。
在此之前,也有被橫店明星穿火的“北影聯名款羽絨服”,成了飯圈粉絲爭先搶購的娛樂圈單品,比任何明星同款都好使。
盡管被本校生吐槽為“垃圾袋”,但還是不妨礙諸多想要穿明星同款的粉絲們,不惜花數倍價格找校內學生代購。
高校同款不一定好看也不一定昂貴,但獲取方式足夠難,才是“丑校服”們的價值所在。
比如在外部渠道早就斷貨的阿迪“清華校服”,如今只能通過清華大學內部的流程預訂。
從名校畢業的學生,往往都會把高校當作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標簽之一,而“校服元素”正是彰顯自己出身的最佳勛章。
類似的貼標簽打法,早就成為如今品牌們的暴富密碼了。
不管是“兩棵樹”還是“三條路”,在戶外用品的表面人設之外,都在努力營造自己的“體制內”第二任人設。
但相比于“體制套裝”的隱晦表達,校服款潮牌低調的造型+身份認同的性質,已經在“低調卻不凡”這個賽道上占據了領先身位。
沒有清華畢業證,難道就不能穿一穿清華校服過把癮嗎?
阿迪的絕招,耐克和Lulu學不來
晉升“清華校服”,讓阿迪狠狠漲了一波面子。
在“面子”之下,阿迪達斯的業績暴漲也給足了它底氣。
今年4月,阿迪達斯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阿迪達斯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營收5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而這其中,大中華區市場營收就占85億元人民幣,連續八個季度實現“有效增長”。
要知道,3年前的阿迪達斯還身處ICU:盈利暴跌66%、全球銷量縮水、口碑一落千丈。
能順利度過病危期,簡單來說阿迪達斯的做法只有一條:放棄躺賺,擁抱大眾。
曾幾何時,阿迪在國內還做著躺賺的大夢,靠的就是高端化的兩招:
其一就是網紅“理財單品”。
耐克有AJ,阿迪有Yeezy,和侃爺合作的Yeezy系列曾是阿迪賴以求生的“搖錢樹”,巔峰期的Yeezy系列甚至能貢獻阿迪達斯近一半的利潤。
其二則是DTC營銷模式。
2020年,Lululemon給市場帶來了一些小小的DTC震撼,于是阿迪和耐克都開始有樣學樣地學習Lululemon玩DTC:砍掉中間商,提高品牌逼格,瞄準中產人群,阿迪達斯甚至放出了“5年全面DTC化”的豪言壯語。
但沒承想這兩招都受到了阻礙。
首先是Yeezy的靈魂人物侃爺被全球“拉黑”,和阿迪達斯終止合作,Yeezy系列正式成為過去式。
其次,瞄準城市中產人群的DTC模式,也遭遇了增長瓶頸。
被城市中產熱捧的品牌三天一換、五天一輪,就連曾經的寵兒Lululemon都陷入泥潭難以自拔,阿迪達斯發現自己忙活半天,連牌桌都沒擠進去。
自打新任CEO比約恩·古爾登上任后,阿迪達斯開始對自己“刮骨療毒”。
首先,阿迪達斯開始在全球范圍大清庫存,不管是過去一雙賣4位數的Yeezy,還是普通的常青款,統統通過奧萊和官方折扣等手段大批拋售。
此外,阿迪達斯還久違地推出了Adidas Essentials等平價系列,把部分產品的價格打到了過去的4折左右,主打薄利多銷。
而在中國市場,阿迪達斯也迎來了一次“撥亂反正”。
阿迪達斯先是請回了自己在中國的“舊將”蕭家樂,蕭家樂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一線城市中諸多盈利不佳的旗艦店鋪。專注拓展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
蕭家樂與古爾登
在去年第三季度前,阿迪達斯在國內的三四線城市總共新開300多家店,直接去和361°、李寧拼刺刀了。
而且,目前中國的阿迪達斯已經活脫脫成了一個中國品牌。
不光在市面上銷售的阿迪達斯產品有80%都是中國生產,還有200人的阿迪達斯上海設計團隊在背后坐鎮,這次和清華大學的聯名,也是阿迪達斯“中國化”的重要一步。
其實,從近兩年主推的爆品上,就能看出阿迪達斯正在悄悄“變妝”。
曾經的阿迪達斯,主推的是先鋒的Yeezy系列,前衛、囂張、出手就是四位數的高價,主打一個不明覺厲。
如今的阿迪達斯,卻在主推日常、平價的Samba德訓鞋系列,相比于囂張的椰子,看上去更加接地氣。
總之,在“躺賺”失敗后,阿迪達斯終于肯拋棄自己“先鋒時尚”的濾鏡,放下身段,擁抱大眾。
買得起的時尚,才是真時尚。
想重回神壇的阿迪達斯
還要面對四面楚歌
阿迪達斯想在國內做成什么地位?看看俄羅斯網梗就知道了。
在網上,俄羅斯人的形象已經和阿迪達斯分不開了,不管是汽車還是伏特加,上面都得印上阿迪的三道杠才算正宗。
其實,阿迪達斯之所以能成為俄羅斯人的國民單品,正是因為數十年在大眾體育和休閑賽道的深耕。
對俄羅斯人來說,搞一件阿迪達斯,就證明自己曾在專業隊服役過,是出身和地位的象征。
阿迪達斯打造“清華校服”的用意,其實正是這招的現代復刻。
不過,想要在中國達成這種國民度,阿迪達斯必須要面對國內市場的“四面楚歌”。
2024年上半年,阿迪達斯在國內市場的營收高達131.7億元,盡管數據可觀,但前面還有安踏、李寧、耐克三座大山。
阿迪達斯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國產品牌的“全方位阻擊”。
如今的安踏,早就不是那個“縣城運動品”了,在收購了FILA、始祖鳥、薩洛蒙以及最近的狼爪后,安踏早就變成了一個“運動品集團軍”。
在阿迪達斯擅長的賽道上,安踏麾下就有專注城市休閑的FILA、專注網球產品的威爾遜,以及覆蓋全運動類目的安踏本身。
即便在傳統體育賽道上阿迪達斯仍然占有優勢,但殊不知,別的賽道已經被安踏堵死了。
在如今風潮正勁的戶外運動領域,阿迪達斯的耕耘幾乎為0,就算阿迪達斯想要進軍,也會發現場內擠滿了安踏旗下的“徒子徒孫”們。
比起同一賽道上的領先,其余賽場上的毫無建樹,才令人擔憂。
而在阿迪達斯打算進軍的“國民度”方面,同樣困難重重。
阿迪達斯在國內的聲名鵲起,得益于從90年代起就積極贊助各大體育隊,并且在2008年奧運會上的高調亮相。
1994年中國男籃
但這些個高光時刻,基本也被國產品牌搶占光了。
從2012年起,安踏就連續三屆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服裝贊助。
而李寧則選擇進軍時尚領域,用中國李寧的招牌搶走了“運動時尚”的定義。
在一代人的成長的印象中,不管是時尚圈還是運動領域,基本缺少了阿迪達斯的身影。
即便是阿迪達斯正在發力的下沉市場,也要面對“萬店規模”的安踏,以及5000多家門店的361°等品牌,同樣力不從心。
曾幾何時,國產品牌都要在阿迪、耐克的光環下夾縫求生。
如今卻風水輪流轉,幾年過去,阿迪達斯卻成了規則的“適應者”。
尊重規則,才可能逆風翻盤。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