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在剛剛結束的中美日內瓦談判中,外界一度以為,中美關系出現了久違的“暖意”,關稅大幅削減、脫鉤言論降溫,看上去似乎雙方握手言和、重回正軌。
但就在大家以為局勢將回歸理性之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中國能解除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出口限制。
稀土,這個全球供應鏈中看似不起眼的資源,其實是美國軍工、科技、高端制造的命門。
白宮的算盤打得很響,想趁著談判的“和氣”讓中國“松口”,卻被中方回應國家戰略資源,絕不退讓懟得啞口無言。
為什么美國如此急切地想要中國“松綁”稀土,中國又為何寸步不讓?
這一場圍繞稀土的博弈,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權力邏輯與國家底牌?
美國焦慮升級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公共場合頻繁釋放“對華談判”信號,試圖通過關稅減讓等方式,推動中國在戰略性資源出口方面做出實質性讓步。
然而,這種意圖顯然忽視了中國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處于全球產業鏈低端的制造國,而是當今世界高技術產業鏈和關鍵原材料供應體系中的核心力量。
其在稀土資源領域擁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所謂稀土,廣義上是指17種具有特殊磁性、光學、電學性能的元素,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信息技術、國防工業及航空航天等多個戰略性產業,因而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或“工業味精”。
稀土本身雖不顯眼,但卻是許多高端裝備制造和尖端技術實現的關鍵支撐。
從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到高超音速武器、精密制導系統,再到F-35戰機與航天器,稀土材料在其中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球稀土資源開發與加工體系中,中國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儲量豐富,更在分離提純等核心技術上形成了顯著優勢。
當前,全球超過80%的稀土加工產能集中在中國,這種高水平的資源整合與技術配套,已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運轉的重要保障。
盡管美國本土亦有稀土資源分布,但長期受制于高昂的開采成本、環保法規限制以及技術短板,其產業鏈依賴程度極高。
戰略資源不容交易
針對美方近期在戰略資源領域釋放出的關切信號,中方迅速作出明確回應。
中方表示,愿意在對等、平等的基礎上與美方就貿易和關稅等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但在涉及國家安全和關鍵戰略資源的問題上,中國立場堅定,原則不容讓步。
5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強調將全面加強對包括稀土在內的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監督管理,并正式啟動全國范圍內的專項整治行動。
從內蒙古包頭到江西贛州,從稀土主產區到鎢、銻等關鍵礦產集聚地,各地主管部門迅速部署,強化出口管控機制。
此番政策的強化,并非臨時之舉,而是出于國家戰略全局的系統考量。
長期以來,稀土等關鍵資源在國際市場上被嚴重低估,造成資源外流與生態破壞并存的問題。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稀土資源不僅關乎經濟發展,更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和全球產業鏈的話語權。
事實已經反復證明,技術封鎖與產業打壓從未因為“公平合作”而止步。
美方此前實施的《芯片與科學法案》,聯合多國對華進行技術限制,顯然并未體現所謂“開放與共贏”的精神。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加強對關鍵礦產的戰略管控,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舉措。
可以明確的是,稀土資源不只是一般商品,更是關乎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國際博弈的戰略支點。
中方將繼續堅持“以我為主、合理調控、服務國家大局”的原則,牢牢把握資源配置主動權,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重大科技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特朗普急了,美國怕了
表面上看,美國近期在貿易政策上釋放出一些緩和信號,下調部分對華商品關稅、聲稱不推動“脫鉤”等舉措,似乎傳遞出尋求改善雙邊關系的意愿。
然而,深入分析不難發現,這些舉動更多是出于現實需要,尤其是在戰略資源領域,美國在某些關鍵環節上的高度依賴,正逐步成為其對華政策中的核心考量。
稀土資源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環。以軍工產業為例,美國國防系統對稀土的依賴程度極高。
僅一架F-35戰斗機,其制造過程需使用的稀土材料多達數百公斤;導彈、雷達、導航設備、電磁武器等核心裝備也高度依賴稀土元件。
由于稀土具備不可替代性,部分替代材料在性能和成本上仍難以滿足要求,這使得美國在相關產業鏈中面臨較大短板。
盡管美國本土也擁有一定的稀土資源,但由于環保標準嚴格、開采和提煉技術受限、成本控制困難等多重因素,長期以來美國選擇依賴進口。
尤其高度依賴來自中國的稀土供應。這一結構性依賴在當前全球產業鏈調整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在此背景下,美國希望通過政策讓步,換取中國在稀土出口政策上的“松動”,其戰略意圖值得警惕。
對此,中方始終堅持,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資源,應當統籌發展與安全,確保國家戰略利益不受損害。
稀土出口政策的制定,不僅著眼于經濟效益,更強調資源安全、產業安全與國家安全之間的有機統一。
中方對當前形勢有著清醒判斷,對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也具備充足的政策工具和戰略定力。
在全球產業格局深刻調整的今天,資源掌控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試圖通過談判技巧突破中方底線的做法,最終都難以得逞。
結語
中美談判取得一定成果,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之上,不能幻想中國在核心利益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稀土不是面粉,更不是外交籌碼,它是我們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國家底牌,是在一次次國際封鎖中,保住命脈的“最后一道防線”。
對特朗普而言,這一次的“笑得太早”,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真正的博弈,是意志與實力的較量。
我們也要明白,今天的勝利,不是一時的拒絕,而是長期戰略的積累,從芯片到稀土,從新能源到AI,中國正逐步走上擺脫被卡脖子、反手制約對手的主動之路。
未來,中美的博弈還將繼續,但只要我們始終握緊核心技術和資源的“主動權”,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只要我們守住底線,特朗普們想靠討價還價拿走稀土那只能做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