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檢車搭載AI道路智能巡檢系統,化身“CT醫生”,找出馬路上的病害,并經過大模型應用和人工智能決策工具全面分析,自動形成專業化設施體檢報告……在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上,隧道股份城市運營“智城云巡” 智慧巡檢系統登臺亮相,它集成AI大模型、高精度定位與云端協同等核心技術,讓AI成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高效運營的“守護者”。
“過去道路巡檢,靠的是專業人員的一雙眼和兜里的一支筆。有經驗的老師傅,能夠發現道路路面的各種病害破損。”隧道股份城市運營智慧巡檢項目負責人陳曄寬表示,如今,有了“智城云巡”智慧巡檢系統,只需要一輛車一個駕駛員,巡檢效率就能提升近一倍。
秘訣就在于它的“火眼金睛”,看似普通的養護工程車飛馳而過,車頂的高精度掃描設備卻在進行毫米級“掃雷”——路面上毫米寬的裂縫、硬幣大小的坑槽,甚至交通指示牌的邊角缺損都無所遁形。陳曄寬說,這套搭載AI大模型的智能巡檢系統,就像給道路裝上全天候健康監測儀,連雨后悄悄積累的積水都逃不過它的法眼。
此外,隧道股份城市運營所使用的工程巡檢車輛還搭載著AI道路智能巡檢系統,集成了時空智能、地理信息采集、AI大模型、邊緣計算等技術,在行駛中不僅可以實時識別道路裂縫、坑槽、積水等道路病害,還能識別標志牌損壞、護欄設施缺損等道路基礎設施缺損,并精準定位至車道級。“根據實測,智城云巡病害識別準確率超過90%,病害位置信息誤差控制在厘米級,為后續處置提供科學依據。”陳曄寬說。
前端采集的病害隱患線索,后期該如何高效地處理呢?隧道股份城市運營的“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巡檢平臺”,會對采集的病害隱患進行數據清洗,包括隱患歸類、定級,然后自動制定最優的修復計劃,極大地減輕養護人員對病害線索篩選判斷的工作量。此外,這個系統不僅能自動完成病害的修復派單,更能通過分析千萬級歷史數據,精準預測哪些路段會在雨季“破相”,哪些道路可能在未來三月“損壞”。
“我們開發了路面性能退化模型,通過AI算法推算未來會出現快速退化的路格,統籌納入到接下來的路面大中修計劃中,推動養護策略從‘哪里壞修哪里’轉向‘未壞先防’。”陳曄寬說,病害智能研判算法基于隧道股份城市運營所運維的3200余公里設施樣本數據集,由千萬級病害歷史數據訓練而成,同時適配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國省干道、鄉村公路等多類別設施,真正實現為道路“治未病”。
精密巡檢設備和AI大模型的背后,是隧道股份城市運營專業人員通過deepseek等大模型應用和人工智能決策工具,開發AI算法模型,實現對區域化資源的集中調度,顯著提升巡檢時效;同時,依托道路、交通流量、突發事件等大數據全面分析,快速評價設施健康指標,自動形成專業化設施體檢報告,賦能城市治理專業化的管理。這樣不僅解決了傳統人工巡檢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更通過數據沉淀與分析,為城市交通的長期安全韌性提供決策支持。
新民晚報記者獲悉,這套系統設備目前已全面覆蓋上海花木片區主要道路,并在成都、嘉興嘉善、廈門等城市區域展開應用。
原標題:《找裂縫、識病害,道路“CT醫生”已在上海上崗!》
欄目編輯:錢文婷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裘穎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