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填土內出土玉環(21JZXF1:2)
NEWS
新發現
5月12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
陽城賈寨遺址
發現的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的發掘資料
這座房址結構基本完整
出土圈足杯、玉環等遺物
是目前沁河中游及南太行區域
發現的規模比較大的廟底溝二期文化時期房址
▲賈寨遺址位置示意圖
賈寨遺址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賈寨村,蘆葦河支流西河穿村而過將整個遺址一分為二。2021年3~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陽城縣博物館聯合對其進行了勘查。
調查過程中當地群眾提供線索,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農田水利建設修筑引水灌渠過程中發現一座大型房址,考古隊隨即對該房址進行了清理。
▲F1平、剖面圖
調查發現的房址F1,結構基本完整,是目前沁河中游及南太行區域發現的規模比較大的廟底溝二期文化時期房址。僅殘留居室北部大半部分,門道被水渠破壞。保留的居室平面為圓角長方形,現存部分東西長7.2、南北寬3.5~5.4米。殘存墻體高近20厘米。房址中部有二次改建時留存的基槽、圓形柱洞,還有一圓角方形的火膛。
▲F1清理后全景
該房址出土一件灰白陶圈足杯、一件玉環。根據同類器形測年,圈足杯的年代在距今4700年左右。周邊調查時還發現斝足、小口高領罐、夾砂深腹罐口沿、陶豆圈足等廟二早期陶器殘片,與F1年代相同。
▲地面解剖剖面
據該考古項目的工作人員介紹,F1房址平面圓角方形特征,與晉中太谷白燕遺址、離石信義遺址、夏縣西陰遺址、垣曲古城東關遺址等地發現的房址結構相同或相近。從地理位置上看,垣曲盆地和賈寨遺址所在的蘆葦河之間是有山間孔道可以交通的。
本次調查發現的圈足杯、玉環,是晉東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與廟底溝二期文化交流互動的直接證據。
以往所探討的晉西南地區大汶口-龍山文化因素的來源和交流路線問題,由于缺乏晉東南地區的材料,多認為其傳播路線是沿黃河經過垣曲盆地或軹關陘。通過在晉東南地區的持續工作,不僅發現了其與廟底溝二期文化早期的文化聯系,還在沁河及其支流長河流域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海岱地區的子母口雙耳罐。有領玉環在晉西南地區的陶寺遺址、下靳墓地,乃至在陜北地區的石峁文化核心區都有所發現。這表明沁河流域及南太行區域,是東方大汶口-龍山文化與晉西南,乃至晉西北-陜北地區文化交流的樞紐,這一發現為認識中原地區文明演化的動因和機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F1出土圈足杯(21JZXF1:1)
▲F1填土內出土玉環(21JZXF1:2)
來源:文博山西 考古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