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美國軍方發言人稱,英國沿海此前發生碰撞事故的美國油輪正在短期租賃給美國海軍軍事海運司令部。一艘油輪與一艘貨船在英國東約克郡以東的北海海域相撞,涉事油輪起火。涉事油輪懸掛美國國旗,另一艘船只為懸掛葡萄牙國旗的集裝箱貨輪。事故發生后部分船員棄船逃生,現場可見大量黑色濃煙。此前報道,英國附近海域發生油輪與貨輪相撞事故,37名船員均已獲救。
另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5月7日報道,美國海軍一架F/A-18戰斗機6日未能順利在“杜魯門”號航母著陸,隨后墜入紅海。這是與該航母有關的第4起重大事故,也是這艘航母自去年9月離開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母港執行任務以來,損失的第3架戰斗機。2024年12月,“杜魯門”號的一架“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在執行伙伴加油任務后返航時,被美軍艦隊中的“葛底斯堡”號巡洋艦誤認為是胡塞武裝的巡航導彈,發射防空導彈擊落。五角大樓表示,這是一起典型的“友軍誤傷”事件。
特朗普(資料圖)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301調查的最終措施,其中對中國建造和運營的船只征收港口費的措施將在今年10月中旬生效。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一意孤行,執意發布相關限制措施。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有關動向,并將堅決采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權益。根據美方公告內容,新規采用按噸位或集裝箱計費的航次收費制,而非業界擔憂的靠港次數計費模式。每艘船年收費上限5次,若船東訂購美國建造船舶則可豁免。
美洲大陸有著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北美洲和南美洲從陸地上相連,西岸是太平洋,而東岸則是與大西洋相鄰。那么這樣就會給美洲帶來一個難題,那就是西岸和東岸要建立交流和聯系,則只有橫跨大陸,或者乘船繞行。而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作為美洲東西兩岸交流互通的重要航道,許多來往于這兩岸的商船都會經過那里。這條運河不僅有著非常重要的經濟價值,在戰略上也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在美國的運輸船舶中,有17%的船舶是中國制造的。美方此舉一方面想打擊中國的對外貿易,另一方面想借此振興自己的造船工業。但此項新政能否達到預期目的,還很難說。因為相關航運公司會進行成本核算,如果為此付出的成本過高,他們有可能將貨物運輸到墨西哥或加拿大,然后從陸路運到美國國內。當然,美方的這些惡劣行為肯定會對中國的航運公司和擁有中國制造船舶的公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這可是一個典型的貿易歧視政策和貿易霸凌行為,中方必然會做出反制。
特朗普(資料圖)
不容忽視的是,美國此舉確實能在短期內對中國航運企業形成一定成本壓力,尤其是那些頻繁往返中美航線的大型遠洋公司。然而,全球供應鏈并非美國一家說了算。中國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多元化航線布局、中轉港口分流、聯盟合作等方式化解沖擊,甚至推動與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港口及航運合作,借此繞開美國“黑洞”般的制裁圈套。若美國以為加一道港口費就能撼動中國主導的產業優勢,無疑是在用二十世紀的工具敲打二十一世紀的對手。
特朗普上臺后,雖然喊著“制造業回流”的口號,恢復曾經的實力,實現制造業的“華麗轉身”,可現實卻異常殘酷,美國制造業依然深陷泥沼,難以自拔。在芯片上,美國依賴臺灣省的臺積電、荷蘭的阿斯麥,美國還得依靠它們再美國建廠,才能做好芯片,這表明美國的科技強大很有可能是“空架子”,是受制于人的。在造船業,美國更是“慘不忍睹”,更可笑的是,美國還想通過“301調查”,用不正當的手段甩鍋給中國,為自己的制造業困境找一個替罪羊,緩解國內的矛盾。
特朗普(資料圖)
近來,美國港口紛紛預警,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對華加稅145%并對中國船舶下手,貨運量將大幅下降,繼而將重創美國經濟和消費者生活。但當地時間5月8日在提及相關問題時,特朗普竟不以為意,聲稱港口業務放緩是“好事”。
對此,美國政論雜志《新共和》報道毫不留情地指出:“特朗普最新評論,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