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575字 | 閱讀需6分鐘
東漢末年的中原地區,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重型裝甲部隊,名叫陷陣營。
陷陣營的統帥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又善于治軍。因此,陷陣營外出作戰之時,總是“將眾整齊,每戰必克”。
每次作戰,都能取得勝利,這絕非吹捧之詞。
比如,高順攻打夏侯惇時,便一戰而勝,戰敗的夏侯惇為此失去了一只眼睛,被人戲稱為“盲夏侯”;又比如,高順一個照面,便擊敗了有關羽、張飛相助的劉備。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將,卻始終不得志。盡管高順屢立戰功,但呂布卻不肯信任他;雖然高順人品、才能俱佳,曹操卻二話不說,將其處死。
一代名將高順,究竟犯了什么錯?
上圖_ 高順(?-199年2月7日),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
一、高順做派:武將中的“另類”
呂布軍事集團,因其主要成員大多為并州人氏(如張遼、張楊等人),所以這支軍事組織也被叫做“并州軍”。
并州是中原士族眼中的“邊僻之地”,地方上的武將又“習于夷風”,所以并州軍中的武將,為人總是“放蕩不羈”,行事往往“輕佻粗野”。
又因為地理環境的影響,并州武將皆長于騎射。而作為集團的“老大”,呂布騎射之術可為當世一流,就連稱其為“輕狡反覆”的陳壽,也不得不承認,呂布有當年“飛將”之勇。
此外,并州武將們還有飲酒的習慣。呂布雖然頒布過“禁酒令”,但他麾下的將領,還是忍不住關上自家大門,偷偷釀酒來喝。
有個叫侯成的將領,就曾因為一時激動,把自家偷釀的美酒拿出來獻給呂布,反遭后者一頓毒打(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為人粗野、善于騎射、又好飲酒,可謂并州武將的三大特點??善婀值氖?,高順的所作所為,卻恰好與他們相反。
上圖_ 冀州、并州
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strong>
高順為人清白,不飲酒,不貪圖小利,與并州武將形成了鮮明對比。
非但如此,就連他統帥的陷陣營,這么一支典型的重型步兵,也不是并州武將所擅長的騎兵。
由此可見,高順算是并州軍中的一個“另類”。仔細想想的話,在并州軍中還有一個人,與高順的“速寫”差不多,他就是陳宮。
陳宮其實有些“端著”,但人家是兗州當地的大名士,有此風骨不足為奇;可高順一個武將,為何也是一副“清流名士”的做派呢?
上圖_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
二、高順出身:陳留高氏之子
高順的事跡,散見于《三國志》、《英雄記》、《后漢書》之中。這些史料,都沒有提到高順的過往,因而也就“未能審其本末”了。
可在《太平御覽》注引《陳留耆舊傳》中,卻再次出現了高順的蹤跡。此處記載不多,只有寥寥幾字:“高順,字孝父,敦厚少華。”
重點不是里面記載了什么,而是高順這條史料的原出處,為《陳留耆舊傳》,這是一本類似于地方人物志的書籍。
與之類似的,還有《襄陽耆舊記》以及《益州耆舊傳》。裴松之注引《三國志》時,便從中引用了不少史料,如諸葛亮、龐統、劉巴、向朗等荊蜀才俊,皆榜上有名。
高順能被《陳留耆舊傳》收錄其中,便能說明一個問題:他極有可能是出身于兗州陳留郡。結合此類書籍非名士不錄的習慣,高順非但出身陳留郡,還應該是當地的名士。
這個推論,與前面提到的高順“為人有清白”的做派,是非常吻合的。
上圖_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東漢時期的名士,要么經學通達,為一方大儒;要么是出身豪族,家族里面高官輩出。
巧合的是,陳留圉縣還真的有一個高氏,乃州里名望,累世巨豪。
袁紹的外甥、漢末并州刺史高干,以及支持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曹魏名臣高柔,都是陳留高氏之人。
倘若高順也出身于這個家族,那么他身上的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上圖_ 呂布(?-198),字奉先
三、高順之謎:迎刃而解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高順是怎么成為呂布部將的?
從時間線來看,高順與呂布的首次交集,大概率是在興平元年(194年)。這一年,張邈、張超、陳宮等人趁著曹操外出,迎呂布入主兗州。
張邈為陳留太守,高順為地方名士,他自然有機會隨同張邈、陳宮一起加入到呂布集團之中。張邈敗走之后,高順和陳宮等人并非離去,而是成為了呂布集團中僅存的兗州士族。
陳宮備受呂布重視,而憑借與陳宮的“鄉黨”關系,高順雖然不與其他涼州武人多有來往,但也能在呂布麾下勉強站穩腳跟。
上圖_ 張邈(?-195年),字孟卓,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
第二個問題是:呂布為何對高順不信任?
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記載:“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后,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
高順有將帥之才,為人也十分忠誠,盡管呂布也知道,卻依然對他十分提防,還將其手中兵權奪走。究其原因,恐怕還是高順的身份。
陳留高氏,與汝南袁氏常年通婚,彼此關系十分親近。前面提到的高干,便是袁紹的外甥。
而呂布與袁紹之間,又有著深仇大恨。袁紹派去的人手,差點將呂布砍死在他的床上。以呂布多疑的性格,他又怎會相信與袁紹“沾親帶故”的高順呢?
上圖_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第三個問題是:曹操為什么要殺高順,而留下張遼?
曹操殺高順,與呂布不信任高順的理由,大概是一樣的。
在擊敗袁紹之后,曹操一直非常忌憚袁氏余黨與一些親近袁氏的世家。其中,陳留高氏與弘農楊氏是被曹操重點打擊的對象。
據《三國志·高柔傳》記載:“高干既降,頃之以并州叛。柔自歸太祖,太祖欲因事誅之?!?/strong>
高柔因為與袁紹的關系,差點被曹操誅殺;而同樣為“袁氏甥”的楊修,卻直接被曹操借故誅殺。顯然,高柔后來支持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正是因為曹氏對高氏的連年打壓。
在這種背景下,出身陳留高氏的高順,難免會成為曹操的“清掃”對象。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除此之外,高順雖然頗有治軍之才,但他卻并非是不可替代的。換句話說,高順之所以不被曹操接納,也同樣是因為曹營的“內卷”太厲害了。
論治軍嚴整,于禁整治青州軍時,便頗有西漢名將周亞夫之風;論先登陷陣,曾為曹操“帳下吏”的樂進,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悍將;若再論清白威嚴,還有被尊為“軍中長者”、有儒將風范的李典。
因而高順之才能,放到曹營之中,便不算多拔尖了。
上圖_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
反觀張遼,不僅被曹操所接納,還大有一番作為。原因無他,此前擔任騎都尉的張遼,能有效彌補曹魏政權在騎兵領域的空缺。
在日后的多次戰爭中,包括張遼的成名之戰——威震逍遙津,其倚仗騎兵而造成的強大突襲能力,便曾數次扭轉戰局,從而取得了最終勝利。
只是可惜了高順,未能馬革裹尸而還,卻屈死于呂布之下。
參考資料:《三國志》《太平御覽》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