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看慣了他們跳水時的颯爽,突然看柔韌度排名還有點不適應。5月10號國際泳聯剛發的這份「奧運冠軍柔韌挑戰」數據,直接把跳水隊私下的“軟”實力攤開了——從23分到32.9分,差距比想象中大。
第五名是王宗源。唯一男選手,23.0分不冤。畢竟男女身體結構差著,男隊員柔韌性本來就難和女隊比。但這哥們兒牛在轉項——原本練體操,后來被跳水“挖角”,16歲進國家隊,2020年東京奧運直接扛下雙人三米板和單人三米板雙冠。今年巴黎奧運會單人沒奪冠?不慌,他在男子三米板領域早就是中國“一哥”。
第四名陳芋汐。27.4分,卡著邊兒上的榜。這姑娘最近總被拿和全紅嬋比,巴黎奧運還贏了全妹拿冠軍,可熱度就是上不去。她的提升像“細水長流”——從小練跳水,沒全紅嬋那種“一鳴驚人”的高光,卻把成績穩得像定海神針。2024年巴黎雙人10米臺和全紅嬋搭檔奪冠,倆人情誼比成績更圈粉。就是吧,她缺個“爆點”,不然早該被更多人看見。
全妹28分?這成績有點意外。作為“天才少女”,全紅嬋14歲用466.2分破10米臺紀錄時,誰不覺得她是“六邊形戰士”?可這兩年身體發育,狀態有波動,巴黎奧運也沒拿單人冠軍。但粉絲都懂,她訓練從沒偷懶——從農村小姑娘到歷史最年輕三金得主,她的韌性比柔韌性更讓人佩服。這次28分排第三,倒像在說:天才也有“成長痛”,但反彈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名陳藝文。28.8分,比全紅嬋還高0.8。這姐姐在隊里算“前輩”,名氣沒全妹大,卻是3米板的“定盤星”。她媽從小帶她練跳水,10來歲進國家隊,2022年世錦賽直接以絕對優勢拿3米板冠軍。平時訓練話不多,比賽時動作穩得像刻度尺,隊里常說“有藝文在,3米板心里踏實”。
32.9分!昌雅妮直接斷層。這才是真正的“軟”實力擔當。她的成績比第二名高4分,連國際泳聯都專門提她“折疊睡覺”——正常人誰能把自己折成粽子睡?6歲練體操打下的底子,15歲就拿10米臺雙人冠軍,后來轉3米板,亞運會、全運會冠軍拿到手軟。說她“實至名歸”一點不夸張——人家這柔韌性,是從6歲壓腿壓出來的。
看完整份榜單突然明白:跳水運動員的“軟”,可不止是身體柔韌性。王宗源轉項的“軟”是突破舒適圈的勇氣,陳芋汐的“軟”是穩扎穩打的耐心,全紅嬋的“軟”是從低谷反彈的韌性,昌雅妮的“軟”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你覺得誰的柔韌度最讓你意外?是全紅嬋第三,還是昌雅妮斷層第一?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