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沖突中被實力更弱的巴基斯坦蒙頭痛打,沒吃夠苦頭的一位印度退役將軍竟然公開宣稱他“更想跟中國干一架”,結果立馬在國際上引來大范圍的嘲諷。
中印兩國國力軍力存在顯著差距,這種發言的底氣何在?這番話看似匪夷所思,但他那套邏輯,還真有點兒意思,也捅破了印度軍事那層窗戶紙......
印度退役將軍的“神邏輯”
印度這位將軍之所以說“想跟中國干一架”,是因為在他的意識里,巴基斯坦比中國更會用中國產的武器,這話讓人費解,難道自己生產的東西,別人用得反而更熟練?不過也難免他會有此言論,畢竟剛剛在沖突中吃了大虧的印度還沒看清自身的問題出現在哪里。
空戰爆發伊始,印度空軍寄予厚望的法國“陣風”戰斗機,本希望它能發揮重要作用,但實際表現卻不如預期,面對巴基斯坦相對簡陋的防空系統,未能取得決定性優勢,甚至有傳言稱,被巴基斯坦的殲-10C壓制。
這樣一來,印度高價購買的外國武器,表現不如巴基斯坦熟練使用的“中國制造”,這讓印度感到尷尬,與此同時,那場沖突把印度軍事裝備體系的軟肋照得清清楚楚。
瞅瞅印度的武器庫,簡直就是個“聯合國”:俄國的T-90坦克、蘇-30戰斗機,法國的“陣風”,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還有以色列的無人機技術等等,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看著是挺熱鬧,可真到了戰場上,麻煩就大了。
后勤保障怎么辦?光是各種型號的零件、彈藥就夠讓人頭疼,系統兼容更是老大難,各軍種的裝備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協同作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不同平臺間想有效共享個情報都費勁,更別提形成統一的火力網,聽說陸軍的T-90S坦克火控系統,愣是跟以色列無人機傳過來的數據對不上眼,這仗擺明無法打。
面對這種局面,印度軍方的嘴皮子功夫倒是練得爐火純青,海軍司令放話,“海上戰線我們牢牢掌控”,警告對手別瞎動彈,空軍那邊自家飛機掉了,輕描淡寫一句“戰斗常態”,還特意強調飛行員都安全回來了。
就連總理莫迪,也愛在公開場合用硬話、狠話來刷存在感,這種“只要我不承認,失敗它就不存在”的勁頭,簡直成了印度軍方的一種傳統,而那位退役中將的“豪言壯語”,還有海軍司令嚷嚷著要掌握“絕對制海權”,擱在這氛圍里,還真不算太出格。
中印軍工對比
跟印度這種“買買買”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軍事科技上那股子自主創新的勁頭,看看空軍的殲-20隱身戰斗機,那氣動布局、航電系統、武器掛載,哪個不是世界頂尖水平,殲-20一出來,我們空軍的思路都活了,奔著“全域攻防”就去了。
陸軍的99A主戰坦克,火力、防護、機動性都拿捏得死死的,那身復合裝甲加上主動防護系統,夠印度現有的反坦克家伙喝一壺的,更別提無人機了,我們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都成批成批地拉到演習場上練手了,實戰化程度相當高。
再回頭看印度,他們的本土軍工研發,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淚,一個“阿瓊”坦克,吭哧吭哧搞了三十七年,錢花了一堆,性能還是那么回事,主要作用大概就是撐起“印度制造”這塊搖搖欲墜的招牌。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光輝”戰斗機項目,也是老大難,技術瓶頸、資金問題,拖拖拉拉就是形不成正經戰斗力,安全性都讓人捏把汗;空軍那些米格-21,三天兩頭掉一架,都快成“飛行棺材”了;海軍唯一的國產航母,艦載機配置跟不上,飛行員訓練時長也不夠。
這種長期指望“外援”,自己“造血”功能跟不上的模式,說白了就是在核心技術上被人卡脖子,真要打起來,后勤補給都得看人家臉色,更要命的是,聽說他們軍事預算里頭,快四分之一都拿去發養老金了,根本沒有資金搞裝備、搞研發。
電影院里的“常勝將軍”
印度高層這種摸不著頭腦的“自信”,被有些明白人戲稱為“寶萊塢式威懾”,意思就是拍點兒渲染印軍英勇無敵、痛打對手的電影,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喊幾句硬邦邦的口號,給自己造個“我很強大”的幻象。
往深了琢磨,這背后恐怕也有轉移國內視線的考量,畢竟農民抗議、失業率飆升這些事兒,也挺讓他們頭疼,可惜現代戰爭可不是拍電影,它是整個體系的硬碰硬,光靠幾件新式武器或者幾句響亮口號,就想贏?那真是想多了。
其實印度國內也不是沒人看得明白,“真打起來,印度肯定輸,中國軍力至少領先我們三十年。”可惜這種逆耳忠言,在現在那種咋咋呼呼的輿論環境里,根本沒幾個人聽得進去。
據說他們軍事院校教的玩意兒,好多還停留在冷戰那套老黃歷里,指揮官們面對信息化戰爭,戰術素養、聯合作戰指揮能力,都顯得有點兒跟不上趟,這跟我們這邊指揮員普遍接受現代化信息技術培訓的勁頭,可就差遠了。
所以那位將軍“更愿與中國作戰”的驚人之語,與其說是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不如說是在一種長期的“自我麻醉”之后,情緒憋不住了,找個口子宣泄一下罷了。
從印巴沖突里暴露出來的裝備協同問題,再到對華關系上的戰略性誤判,印度要是不能老老實實地正視自己的短板,踏踏實實地去搞自主創新,去提升整個體系的作戰效能,那喊再多驚天動地的口號,最終可能也只是戰場上的海市蜃樓。
結語
當年拿騎兵去撞坦克,如今把鍵盤敲得震天響,說要跟強鄰掰手腕,這中間隔著的不只是槍炮,已經習慣了生活在自我編制的幻境之中,對于印度來說,只要不和中國發生真正的沖突,那么勝利者永遠是印度,畢竟,他們臉皮夠厚,不是嗎?
信息來源:
映象網2025-05-07《印軍被曝在實控線附近升起白旗,巴高官:印度承認失敗》
觀察者網2025-05-13《2025年印巴戰爭,打出“大家都贏了”的效果-姚遠梅-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