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YOU成都做成都獨立書店市集的第五年。
參與書店/出版機構從第一年的6家,增長至28家。在討論市集主題時,我們采集到諸多關鍵詞:“流動”“祛魅”“青春已過”,但終究無法較為完整地概括其生態。
于是,我們決定帶著觀察再次回到書店誕生的地方——成都街巷,并試圖寫下主題:「街上的鹽」。
為什么是鹽?說起成都和書店的關系,我們想到的本應是更具代表性的標簽,比如雪山。
雪山之巔圣潔、明亮,帶來的神圣之感在某種程度上與文明相通,恰如博爾赫斯那句“我能想象的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
可當我們回到日常,以曠日持久的方式重新思考,或許,會偶然在雜亂的廚房里,發現與之其極為相似,卻更為樸實的形狀。
那便是,一勺鹽。
鹽,地球上最常見的礦物之一,普遍存在于湖、海、地層與巖石之中。
而四川成都,自古盛產井鹽。據《華陽國志·蜀志》載,戰國末期,蜀守李冰總結民間經驗,在廣都(今成都雙流)成功開鑿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口鹽井。
東漢制鹽畫像磚拓片,圖源/四川博物院
上個世紀50年代,出土于羊子山漢墓的東漢井鹽生產畫像磚,更是生動展現了這片土地的先民們輸鹵場景、采鹵樓架及制鹽過程。
一直以來,鹽都和雪山一樣,是成都最為鮮明的符號之一。
也難怪那個叫杜子美的詩人,吟誦“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同時,不忘寫下了“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
可愛的是,當我們循著詩人的步伐,在文字的世界里翻找,發現許多寫作者,都悄悄地偏愛著鹽。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余華《活著》
我原以為自己就是大地的鹽,也曾害怕會失去自己的咸味。
安德烈·紀德 《人間食糧》
鹽里面一定有些出奇地神圣的東西。它也在我們的眼淚里和大海里。
紀伯倫《我的心只悲傷七次》
醒來,口中含鹽,好似初嘗喜悅。
北島《早晨》
我會永遠記住 ,陽光下的鳥、鹽、風 。
西川《洼地》
于是我取了些鹽,在大海漫過我們之際。
英格博格·巴赫曼《鹽與面包》
我愛您就像愛鹽一樣,不多不少。
莎士比亞《李爾王》
可見,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鹽,不僅為食物帶來不可或缺的滋味,提供維持健康的營養物質,也建構著一方水土的歷史與人們的精神世界。
同樣,作為城市的符號,成都的街巷格局全國獨樹一幟:數量眾多,經緯縱橫,為一切有趣的事情提供天然生存空間。
其中,當然也包括獨立書店。
有意思的是,鹽是地球的結晶,生長在這座城市中的書店卻是「街上的鹽」。
它們具備鹽的一切特性。
微小的顆粒度。與傳統書店不同,大多獨立書店都以更加細部的方式出現,它們在體量上更小,拓展方向日趨垂直,經營模式也更加靈活。
比如五昭路上的小一點·書店平移了幾個鋪面之后,直接以“小小小一點”為名,在街頭扎下了更深的根,與之為鄰的折角,面積僅11平方米,卻塞下了3000冊書籍。
這并不是說小體量是獨立書店的唯一出路。
眾所周知,浮于野從“大浮”到“二浮”,就將70㎡的書店夢做到了2000㎡,此后更是從老城區的街巷拓展至城西與城南的商業體。
它的與眾不同,包含著鹽的第二個特性:純粹。頗具個性的書店及其主理人,以其獨特的魅力聚集了一大波高粘性的讀者。
落在彩虹街的一葦書坊也是個例子,不知道多少人曾在這里端著思想的精釀在享受著精神的按摩,度過一個愉快的傍晚。
其三,流動性。在漫長的發展史中,鹽曾以其珍貴,作為一種貨幣流通。
正如今天,我們必須接受且允許一家書店發生動態,開張、閉店、遷徙、暫歇,都是值得祝福。
從大源到玉林再到紅星橋的晚讀書店,經歷過兩次閉店、三易其址,終于在2025年迎來了一個櫻花盛開的春天。
此外,鹽,每日必食,攝入量卻基本恒定。
南朝劉勰曾以“煮海為鹽”喻讀書,書店同樣如此,日常涌動的讀者,是其生命力的象征。
更為巧合的,街和鹽的組合,還諧音成都獨特的街巷地理形態——街沿,四川方言念作“Gai Yan”,指屋檐遮掩下的臺階或地面。
作為店鋪與街道交界的區域,街沿是一個迷人地帶,對成都人來說,它是空間及生活的延伸,更是想象的延伸。
我們在為本次書店市集做概念設計時,也充分考量到了這一點。
一方面,呼應書籍,顏色選擇接近于紙張,整體畫面注重文字排版,并使用手寫字與圈點,模擬閱讀做筆記時的感覺;
另一方面,從鹽巴與成都街沿的形象中提取視覺元素,將書店像鹽粒結晶一樣,落在街沿中,就像它們在街巷中生長那樣。在現場,閱讀我們設計的紙質版獨立書店地圖,感覺會更加直觀。
正如即將開業的淺礁書店所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街沿。”
吃火鍋,喝咖啡,擺龍門陣,都可能發生在街沿。尤其出太陽時,坐在街沿邊上,是成都人對好天氣最大的認可和尊重。
書店的街沿也不例外,這里總發生一些獨特又奇妙的氛圍。
比如,在浮于野只賣詩集的“大浮”,站在那條叫“安居”的小街,我們曾圍觀過一場浩浩蕩蕩的百人讀“杜甫”的一個下午。
一葦書坊的街沿,常年被荒棄的床墊鋼絲、輪椅,散落街頭的花瓶碗碟簇擁,路過總覺得闖入了一個不經雕琢的舞臺劇場。
Localand S/王笛·街頭書店/三聯思想庫的門口曾有過一場分享,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張隆溪與歷史學家王笛、設計師王亥街頭擺龍門陣,擁在街頭的讀者一邊尖起耳朵聽,一邊端著紙碗嗦面,雙方相得益彰,互不影響。
書卷氣與生活感極限拉扯,合理且可行,這樣的情形發生在成都街沿,也只能發生在成都街沿。
想念街沿,便來GaiYan
5月17日至5月18日(本周六、日)
「街上的鹽」
2025成都獨?書店市集
一年一度,書店過節
雖然此前已推出詳細預告
小都在這里再為大家劃個重點
市集現場
最不可錯過的10大含“鹽”耍法
拿走不謝
白讀書屋,讀本屋,方寸書店,浮于野書店,果皮書店,Localand S×三聯思想庫,來樹下書酒館,退步集舊書房,晚讀書店,屋頂上的櫻園,小一點·書店,野狗商店DOOGHOOD,一葦書坊,有杏書店,長野書局,折角書店,八光分文化,樂府文化等28家書店紛紛到場。
隨機贈書/限定活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詳細請詢各書店攤位
市集的新伙伴:根系書店,淺礁書店,弋鳥,以籍書店,半盞書店,鮭魚書店,孤島書店前來報到,現場見。
“你好,認識一下”市集新伙伴報到
5/17 14:40-15:40
三家閉店/即將閉店的書店:野梨樹書店,星星詩社,荒原書店,限時返場市集,開店開心,閉店開心,每天都要開開心心。
“我曾擁有一家書店”對談會
5/18 14:20-15:20
一場來自屋頂上的櫻園的全新演繹。
致敬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小說家何大草首創方言話劇《大慈寺》劇本圍讀暨新書發布會
5/18 16:10-17:10
一場來自來樹下書酒館的分享會。
“致命陌生人”鑒別指南——FBI犯罪側寫師的安全忠告
5/17 16:00-17:30
此次市集,除了亭中的現場音樂,還有一場專輯路演等你來聽,注意地點都在室外。
綠葉紅花樂團首張原創專輯《故土、遠方與花朵》路演
5/18 15:20-16:00
Yard Radio-150xs/Yard Radio-Nanceei現場音樂演繹
5/17-18 15:00-18:00
這里是“讓嘴巴吃點好的”農場餐桌,20家中小型生態家庭農場齊聚,嘴巴吃飽,腦袋吃好。
袋袋相傳/集齊蔬果章召喚好吃的
二手書交換活動今年有點小新意,請你帶來一本書,請你帶走一本書或一份蔬。不管是哪種,都能收獲新鮮。
7年觀察熬出來的成果,一家家挨個跑,挨個寫,里面還有我們關于做了5年書店市集的干貨分享及獨立書店主理人獨家盤問,濃縮成一份地圖,一份觀察,一份報告。
YOU成都攤位填寫“2025成都閱讀問卷”免費送,贈完即止。
問題都是刨根問底的那種,有認真務實,有調皮可愛,也有針對性尖酸刻薄,歡迎圍觀。
為了方便查閱
現場限時活動一覽表
請惠存
剩下的精彩,請交給現場
本周末兩天,我們GaiYan見
「街上的鹽」2025成都獨?書店市集
時間
5月17/18日 14:00-19:00
地點
院??化創意園
(成都市武侯區玉潔巷3號)
主辦
YOU成都 X 院子文化
「街上的鹽」2025成都獨?書店市集目錄
如需更加詳細、全面、“厚鹽”的究極指南戳
查收2025年成都獨立書店全新電子地圖戳
編輯、圖源丨YOU成都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丨YOU成都抖音
今日頭條丨一直播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