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海焰 劍書
編輯 | 幸凱
發現沒有,把錢存進銀行這件事,正在變得越來越“虧”?
很多人可能沒留意:我們現在的存款利率,已經是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還在不斷往下跌。
5月7日,央行宣布降準降息,成為壓垮存款利率的又一根稻草。多地中小銀行迅速響應,紛紛下調存款利率,將掛牌利率調低至“1時代”,再次刷新“最低記錄”,定存利率全面邁進“1時代”。
這意味著,你的10萬元定存,年收益可能不足1000元,甚至還跑不過一杯咖啡的漲價速度。
更令人意外的是,“5年期定存利率比1年期還低”,這不是腦筋急轉彎,而成為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金融現實。
就在今年3月,財聯社披露,招商銀行已經出現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年期的“極致倒掛”現象。
5月12日,新疆庫爾勒富民村鎮銀行也加入了“倒掛陣營”:1年期存款利率為2.00%,而5年期僅為1.95%。
當利率一路下探、倒掛反常態化、貨幣政策逆風而行,傳統存款邏輯還能成立嗎?
相信每個想存錢的人此時都在問:錢,到底該往哪兒放?
別急,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看看這幾年利率變化的趨勢。
數據顯示,近30年間,我國利率發生了從10.98%到1.35%的跨越:
1993年至1996年,中國的1年期存款利率約為10.98%。
1997年,1年期存款利率約為8.64%
1998年,這一數據指標降低為7.92%
至2014年,跌至3%
近5年來,此項存款利率指標穩定在1.5%
最新一輪存款降息后,國有大行1年期定存利率再次下降10個基點至1.35%。
以此粗略計算,30年間,存款利率“縮水”超過963個基點。
據報道,自4月以來,已有20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大型國有行已先行降息,此輪降息則以地方性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為主。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對于廣大儲戶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意味著未來利息收入將大幅縮水。以10萬元存款為例,若年化利率從1.8%降至1.5%,一年下來利息從1800元減至1500元;長期定期利率若跌破2%,通脹若高于此水平,實際上會導致存款的實際收益為負。
存錢,也顯得越來越不劃算,“靠吃利息躺平”的年代也似乎已經一去不返。
為什么銀行要一路“降息”?
答案很簡單,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一手抓投資、一手促消費。儲蓄率低了,老百姓覺得存錢不劃算,就會想著消費了。與此同時,下調貸款利率,盼著企業多從銀行借錢,擴大投資,把市場上的水攪活。
此外,從銀行角度看,存款利率下調也是降低資金成本、緩解息差壓力的重要舉措。簡單來說,銀行在貸款利率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只有通過壓降存款利率才能保持凈息差基本穩定。
利息少了,老百姓真的把錢拿出來了嗎?
從目前來看,這招“降息促消”的操作沒有徹底見效。
尤其是2023年,居民存款竟然還暴增將近20萬億,存款熱情不減反增,存款市場一度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
這說明什么?在經濟波動下,咱老百姓更傾向于“穩字當頭”,寧可少賺點利息,也要確保本金安全,部分中小銀行利率倒掛的吸引力,更讓這些愛存錢的“特種兵”們四處奔波薅羊毛。
想要動搖這些“釘子戶”對存錢的信念,絕非通過一朝一夕就能扭轉的。
存款總額節節攀升,存款利率繼續下降,民眾求穩繼續存款,由此陷入循環下,我們的存款利率,是否可能降到“零利率”的水平呢?
答案是有可能。
但也不必過于恐慌,事實上,我們并非孤軍奮戰地面對低利率時代。日本、歐元區等經濟體都曾先后經歷長期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期。
2008年次貸危機時,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25%并維持7年,直至2015年才逐步加息。歐債危機后歐洲央行也曾推行零利率政策,更在2014年成為首個實施負利率的主要經濟體,被視為率先踏入利率深水區的標志。
而在亞洲,我們的鄰居日本,對零利率乃至負利率的感受更為深刻。
上世紀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陷入長期通縮。1995年,日本把基準利率降至0.5%仍難挽頹勢。1999年,日本推出“零利率”政策。經過2008年的次貸危機和2011年福島事故后,深受打擊的日本在2016年干脆進入負利率時代。
再看看這幾年:
2022年至2025年日本存款利率平均為0.02%
2022年5月創下歷史最低點0.00%
2024年10月達到此前歷史最高點0.12%
2025年3月為0.19%
2025年4月升至0.22%
雖然這些大膽的政策一個接一個,日本央行為了留住儲戶更是絞盡腦汁,但銀行卻在政策倒逼下背水一戰——不得不卯足了勁往外放貸,在低利率的汪洋中拼命劃槳求生。
與這些國家相比,當前我國存款利率整體仍處于“1時代”,距離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尚有距離。
在暗流涌動的經濟浪潮下,未雨綢繆總歸是明智的。
觀察鄰居日本的求生手冊,對大家或許能有些許啟發。
企業方面,不少日企放棄擴張,借低息貸款償還舊債,相約“出海”。
負利率讓日元貶值,企業趁機大規模投資外幣資產和海外市場,美債成為他們的熱門選擇。
對于個人來說,則需轉換思路,靠靈活配置應對變化,以下幾種方式或可供大家借鑒:
一是謹慎加杠桿,低利率雖然降低了融資成本,但過度借貸追求高收益也是風險信號;
二是多元配置,“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兼顧安全資產與風險資產;
三是關注海外投資,用不同市場的利率差尋找新的機會。
總之,幾個關鍵詞——理性、謹慎、多元管理。
日本用“失去的三十年”為我們積累了經驗: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跳出本土局限,不能困守一隅。只有主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才能在“利息縮水”的年代繼續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當低利率的寒潮席卷而來,我們要在全球市場的暖陽中尋找生機。歷史的季節不會輪回,但適應變化的人總能在更替中收獲春天。
參考資料
吳曉波頻道:準備吧,進入存款“零利率”時代
三聯生活周刊:全球降息到來,國內的存款利率還會更低嗎?
三聯生活周刊:存款利率降到建國以來最低,對我們意味著什么?
櫻桃大房子:全民都在去杠桿!
城市財經:罕見!三連降,又見證歷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