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軍近距離接觸,是在 2016 年我奉命帶隊在印度浦那實施“中印聯合反恐訓練”期間。
我們于 5 月組隊,經過強化訓練后,10 月飛抵浦那。印軍給我留下了幾點直觀且深刻的印象:
一、士兵年齡結構
印軍士兵普遍年齡偏大。由于職業化的緣故,作戰部隊中有的士兵年齡都在四十多歲。相比之下,我軍士兵年齡平均在二十歲左右,年輕化水平相當高,在體能方面,他們自然比不上我軍。
二、官兵關系
官兵差異化現象明顯。印軍軍官食堂以及軍官與軍官家屬組織的酒會等場所,士兵絕對不敢涉足,等級森嚴,階級區分顯著,待遇更是天差地別。反觀我軍,印軍士兵看到我們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眼神中流露出羨慕與不可思議。我們始終堅持官兵一致,團結一致是我們致勝的法寶。
三、武器裝備情況
印軍武器裝備呈現萬國牌特點。步兵武器裝備火力與口徑和我軍差異不大,但步槍是英薩斯(英國產),使用年代較久,機械磨損嚴重,就連實彈射擊后的彈殼他們也要回收上交。其余如迫擊炮、反坦克火器、通信裝備等自產較少,科技裝備缺乏,像無人機等裝備當時都未見。而我軍裝備清一色自產自銷,無人機全程參演,完全無需擔心裝備問題。
四、訓練水平表現
印軍在訓練中較為保守。例如在直升機索降與滑降過程中,直升機起飛與旋停時,飛行員對安全保障缺乏自信,戰斗員在滑降中動作不協調、不嫻熟。而我軍從軍官到戰斗員,每個人都表現出興奮,毫無畏懼。在體能與射擊對抗中,雖沒有進行硬性比拼,但在早操與體能訓練中,明顯感覺他們體能稍差,且較為肥胖,射擊對抗中我們的精度射擊高于他們。不過,在實戰經驗方面他們相對豐富一些,比如對尸體的處理搬運,他們會考慮到是否有“詭雷”。
五、作風紀律方面
我最不理解的是,他們上午訓練到十點半,下午訓練到三點半會有茶歇,后勤保障到訓練場,提供各式面包西點、咖啡等,顯得有些嬌氣。聽說有時茶歇保障稍差一點,士兵的訓練積極性就會受影響。反觀我軍戰士,只要三餐正常,訓練強度不減且斗志昂揚。
六、軍官待遇情況
與我們聯訓的印軍旅長是準將,配有八個傭人,一個秘書,一個警衛員,一個司機,兩輛車(一輛轎車,一輛越野)。其工資待遇相當可觀,官僚作風也較為嚴重。從接觸與交流中了解到,他們的軍官多來自高種姓,受訓與就讀軍校的起點較高,英語流暢。指揮軍官要交流到克什米爾地區實戰,每次提職也需考核,他們的臉上有一種自負與驕狂。
此次與印軍聯演聯訓的時間較短,涉及課目不多。雙方因國際關系問題,沒有展開實質性對抗,大多是聯合訓練。但在訓練中,窺一斑而見全豹,觀一葉而知秋。無論從綜合素質還是實力來看,他們的表現有些盲目樂觀。然而,作為我們的對手,我們也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沉淀靜心,刻苦訓練,隨時準備著,當那一天來臨之際,我們將以雷霆之勢予以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