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置換術后,
明明傷口愈合了,
但關節還是隱隱作痛?
X光、CT檢查都說“沒問題”,
可不適感卻真實存在?
別擔心!
核醫學“三時相骨顯像”
就像擁有“三只眼睛”的二郎神,
能夠從不同時間維度
幫你精準捕捉人工關節問題!
什么是“三時相骨顯像”?
不同于普通影像檢查,它通過靜脈注射微量核素顯像劑,再用SPECT探測設備“拍照”,通過三個不同時間點的核醫學顯像,動態觀察你的骨骼和人工關節狀態,就像“骨骼監控錄像”,精準捕捉骨骼關節異常,可以比X光、CT更早發現潛在問題!
01
血流相(注射后立即掃描)
看關節的“交通狀況”
想象一下,你的關節是個繁忙的交通樞紐,血液就是川流不息的車輛,血管是車道,血流相是這個樞紐的實時監控畫面。如果“車道堵車”(血管內血流減少),可能提示血管堵塞。如果突然出現“車流激增”(血流增加),可能是炎癥在作祟。
02
血池相(5-10分鐘后掃描)
查關節的“蓄水池”
血流之后,接下來是血池相。這時,醫生會觀察關節周圍軟組織的血液分布情況,就像檢查一個“蓄水池”是否漏水。如果人工關節周圍出現異常的血流積聚,可能提示感染、血腫或軟組織損傷。
03
延遲相(2-3小時后掃描)
骨骼的“高清寫真”
最后是延遲相,通常在注射顯像劑后2-4小時掃描。這時,顯像劑已經充分沉積在骨骼中,能清晰顯示骨骼代謝是否異常。如果人工關節周圍出現異常放射性濃聚,可能意味著假體松動、感染或骨質異常增生。
松動or感染?“三時相骨顯像”來“斷案”→
(圖源網絡)
關節置換術是治療嚴重關節疾病的一種成熟手段,能夠有效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但有時仍會出現術后并發癥,較常見的并發癥是假體松動及周圍感染,兩者癥狀體征相似,但嚴重程度和處理方法卻完全不同。因此,早期鑒別診斷假體松動和周圍感染對患者治療及預后評估有重要作用。
在“三時相骨顯像”中,單純假體松動,血流相、血池相圖像均為陰性,延時相會顯示出假體周圍骨受應力改變導致的點狀代謝增強,松動較嚴重者亦可表現為條、片狀代謝濃聚。假體感染則表現為血流相、血池相假體周圍放射性異常濃聚,延時相整個假體周圍骨質放射性異常濃聚。
01
右側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松動
(圖源網絡)
血流相、血池相圖像均為陰性,延時相顯示出假體周圍骨受應力改變導致的代謝增強。
02
右側膝關節置換術后周圍感染
(圖源網絡)
表現為血流相與血池相中假體周圍軟組織內出現異常放射性濃聚。
“三時相骨顯像”可以“三重視角”
精準鎖定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不適病因。
若術后關節持續不適,
不妨借助核醫學的“火眼金睛”,
早發現、早干預,重啟無痛人生!
專家簡介
李 丹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專業特長:聚焦放射性分子影像探針、甲狀腺放射性碘耐受機制以及核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研究。
社會任職: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委員,放藥與臨床轉化學組組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神經學組委員;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核學會核藥學專委會常務委員;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醫學專委會常委;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核工業教育學會人才分會委員。
學術成就:曾獲國自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計委、廣東省科技廳、中國工程院戰地合作項目等23項科研項目或人才計劃,發表國內外論文103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4篇。
出診安排:南院區(周二、周五上午)。
更多健康資訊,亦可關注:
來源:核醫學科
責編:黃睿、房詩婷
初審: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任毅
審核發布:楊建林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