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氣溫大飆升,高空卻暗流涌動
5月13日白天,華北地區在陽光強照下出現了較大范圍的高溫天氣,北京氣溫迅速攀升至32℃左右,悶熱感明顯。華北其他許多地方超過了35度的高溫標準,局部逼近甚至超過40度,這樣的高溫條件并不多見,但在大氣層中卻在悄然醞釀著一場天氣劇變。隨著地表升溫,大氣中積蓄起了大量不穩定能量,再加上低層存在一定的水汽,為后續強對流天氣的爆發創造了溫床。
就在此刻,蒙古高原一帶的冷渦逐漸顯現出其存在感。冷渦核心雖然仍位于較北的區域,但外圍卻漏出了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在午后至傍晚這段時間里迅速向南推進。這股冷空氣與華北地面高溫空氣相遇,就像在滾燙油鍋里滴下一滴冷水,一下子炸開了鍋。最先受到沖擊的是內蒙古南部和河北北部一帶,強烈的雷雨云團迅速發展,雷達圖中甚至出現了70dbZ以上的超強回波,意味著冰雹、暴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正在急劇醞釀中。
二、大冰雹突襲北京城區,雷達回波“紫中泛白”
到了5月13日晚上8點左右,這一輪冷暖交匯形成的雷暴云團便快速推進到了北京城區,尤其是海淀區西部率先遭遇猛烈沖擊。從雷達圖上看,強回波帶一度達到70dbZ,這種等級已經超過了普通雷陣雨的范疇,暗示著冰雹云團正高速掠過。
果不其然,北京多個區域很快出現大冰雹,許多市民拍攝下的視頻顯示,落下的冰雹大小已超過鴿子蛋,有的甚至接近雞蛋大小,密集度也令人驚訝。短時間內,海淀、石景山、西城區等地都出現了噼里啪啦的大冰雹,有路人躲避不及,紛紛尋求就近避雨場所,一些車輛車頂、玻璃甚至被砸出了明顯痕跡。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北京市雷達回波圖一度從常見的紅色變成紫色,甚至在局部區域呈現發白狀態。這種紫中泛白的高反射率意味著冰雹云團內有極高的對流能量,冰核直徑較大,往往伴隨強烈風暴,是強對流天氣中極具破壞性的表現形式。顯然,這波冰雹是整條冷渦外側對流云系的一部分,隨著系統東移、南壓,其他地區仍存在受到影響的可能。我們在此提醒,在強對流影響活躍的時段內,如果晚歸、加班,需格外留意突發天氣狀況。雷暴、強風、冰雹等現象在此時段具有隨機抽點的特點,一旦落點附近沒人注意,后果不容小覷。
三、如此大冰雹是怎么來的?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冰雹的形成并不神秘。它的核心在于對流云層中的強烈上升氣流。在熱空氣大量上涌、冷空氣急速下沉的交匯過程中,云層中的水滴被反復抬升到高空,在零下溫度中迅速結冰,形成小冰核。隨著時間推移,冰核在云中被不斷裹挾更多的水滴并反復凍結,最終形成我們肉眼所見的冰雹顆粒。但這次冷渦背景下的冰雹則更具破壞力,最主要的是因為這次前期北方溫度高,冷渦邊緣的溫度梯度陡峭,促進上升氣流異常強勁,能夠將在超級雷暴發展時讓冰核長時間困在高空,使其體積不斷擴大。
面對突如其來的冰雹天氣,我們該怎么做?首先是“看天行事”。在預警信息已經明確提示存在強對流風險時,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戶外逗留或安排外出活動。其次,行車途中遇到冰雹切勿繼續前行,應盡快將車輛駛入地下車庫、加油站棚下等有遮擋物的地方避險。若實在避無可避,也應將車輛停靠在道路邊緣,遠離樹木、廣告牌等可能被風雨吹倒的物體。
對于行人來說,一旦遭遇冰雹,要迅速尋找堅固建筑物躲避,切忌在樹下、電線桿下逗留或奔跑。此類環境可能因風力過大、物體墜落而構成次生災害。室內居民則應及時關閉門窗,避免冰雹擊碎玻璃造成傷害。隨著5月中旬的推進,冷渦活動仍可能在華北、東北一帶持續活躍,而南方也即將迎來雨季高峰。從這一輪高溫轉冰雹突襲可以看出,大氣層的不穩定性遠高于表面現象。目前正值冷暖氣流頻繁交匯的春夏之交,冷渦系統活躍屬于正常大氣現象,但其引發的極端天氣過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建議各位朋友密切關注最新天氣動態,確保知風而動、避雷有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