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美國急吼吼地要簽協定呢,中國貨船都沒影了。美國那些官員心里明白,再談不成可就麻煩大了。在日內瓦會談之前,美方就說對能達成協議不抱啥希望,主要就想給關系降降溫。
可誰能想到會談結果讓人挺意外,雙方不但達成了共識,還發表了聯合聲明。這也難怪美國著急簽協定,中國貨船都不來了,美國要是再不簽,港口都得空嘍。根據美媒5月10號的報道,美國西海岸港口官員說,過去12小時里,連一艘中國貨船停靠都沒有。為啥美國港口官員對中國貨船這么上心呢?你想啊,就算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中美貿易鬧了不少沖突和矛盾,但就算那樣,中國還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呢。
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6882億,占美國進口總量的13.8%,出口總量的7%。特朗普搞出那個所謂的對等關稅之后,像沃爾瑪這些零售商直接就沒貨賣了。美國西海岸港口官員還直接警告說,如果情況不改變,美國消費者不出30天,就會看到商店貨架空空的。按說這么多港口和航運公司都接連發出預警了,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怎么也得為美國經濟和老百姓生活考慮考慮吧。
結果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特朗普聽說美國港口看不到中國貨船,居然覺得這是好事。他原話是這么說的:“這意味著我們損失的錢少了,你知道嗎?如果我們不做生意,我們的情況就會變好,所以放緩是一件好事,不是壞事。”可美媒和美國官員心里可明白著呢,對特朗普這說法簡直不屑一顧。《美國新共和》雜志就說,特朗普好像一心想減少和中國的貿易逆差,可他好像連貿易逆差到底是啥都沒搞明白。從公開的數據能看到,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就2900多億美元,就算加上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貿易逆差,總額也就1.2億美元。
咱中國消費者在這次關稅沖突里感覺不明顯,是因為中方對美國的反制主要放在農副產品上了。美國出口能力下降,東西賣不出去,就只能往國內銷。在美國普通老百姓眼里,可能就是家附近的豆制品突然便宜了,但日用品價格卻漲了不少,這看著好像有點違反常理。可美國市場就那么大,那么多產能,美國消費者根本消化不了。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就說過,等他當選了,首先就要對其他國家加征高關稅,說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產業,還會給美國企業適當補貼。要是他這計劃順順當當實施了,說不定美國在這次關稅壁壘下還能多撐幾天,老百姓對他的怨言也能少點。可問題是,美國的債務問題都火燒眉毛了。特朗普一門心思提高關稅,哪還有精力管美國本土企業啊。所以中國這邊一發起反制,美國西南部的農場主馬上就坐不住了。說白了就是,就算美國人鐵了心支持特朗普,地里的大豆可等不了啊。
一旦特朗普那90天的關稅正式落地,咱中國肯定也會對等反制。巧了,再過三個多月就到大豆收獲季了,美國那些美洲鄰居自己也種大豆呢,到時候他們的大豆往哪賣又是個難題。總的來說,要是美國能扛得住高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說不定稅收還能多不少。但特朗普根本沒好好規避風險,也沒給美國企業補貼。所以這對等關稅一落地,最先倒霉的不是中國企業,而是美國自己的企業。中國貨船貨運量下降了,美國人還在買美國倉庫里的貨,可這些庫存也撐不了多久。這還是好多美國企業在察覺到特朗普要加稅之前,從中國市場囤了不少原材料和物資的結果呢。美國3月份貿易逆差擴大到1405億美元,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美媒的猜測。貨運量一少,美國碼頭的活兒也跟著少了,一些碼頭負責人可能就得裁員,接著美國可能就會出現失業潮。要是在特朗普任期內真出現這么大規模的失業潮,不光會影響美國的金融體系,特朗普本人說不定還會因為美國法律規定的重大失職,被國會彈劾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