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電影《獵金游戲》中,黃奕飾演的李海倫是一位在金融市場中嶄露頭角的女強人,以凌厲的氣場和近乎冷酷的野心成為影片最具爭議的角色。
黃奕將李海倫“精致的利己主義”演繹到極致——固定頭發用掉15瓶發膠,高跟鞋與西裝從不離身,連傷心都要“計算成本”。
近日,黃奕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不僅談及李海倫這一角色的復雜性,還分享與劉德華18年后再合作的幕后故事,并坦誠談及自己從“戀愛腦”到“強心臟”的蛻變。
李海倫是金融叢林里的“卷后”
“她是一個武裝到頭發絲的女人,各方面都很卷,別人是卷王,她是卷后。”黃奕用這句話定義李海倫。
《獵金游戲》中,這位投行高管將野心赤裸裸地寫在臉上:對員工嚴苛到近乎殘忍,對下屬高寒(歐豪飾)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毫不留情地掃除,甚至因公司服務人員的一杯咖啡不合標準而當場發怒。“她的目標明確到冷酷,沒人能阻擋她上進的步伐。”
談及角色動機,黃奕認為李海倫的極端源于金融圈的生存法則。“一個女人在男性主導的資本市場出頭,必須付出加倍努力。”黃奕分析道,“她相信所有結果都要自己買單——公司排名、利益標準,甚至人生成敗。”這種“計算型人格”最終導致李海倫的崩塌:當精心構筑的“金融帝國”潰敗時,李海倫在片尾嘶吼的戲份震撼觀眾。“那是她第一次體驗失敗。所有體面和驕傲在那一刻分崩離析。”黃奕說。
為塑造角色,黃奕在造型上下足功夫:15瓶發膠固定“戰斗模式”發型,西裝永遠筆挺,連疲憊時也不露頹態。“導演要求‘不要浮夸’,但每個細節都要展現她的控制欲。”黃奕笑道,“連傷心都不在‘性格允許范圍’內。”
18年后,與劉德華再合作
戲里,李海倫與張托德(劉德華 飾)是勢均力敵的對手,戲外黃奕與劉德華的再合作則充滿戲劇性。“18年前拍《兄弟之生死同盟》時,我還是個新人,華哥已經是大明星了。”黃奕說。
如今兩人在《獵金游戲》的談判桌上對峙,黃奕調侃“地位上漲”:“以前只能仰望,現在終于能‘干掉’他(電影角色張托德)了!”她特別提到劉德華的片場魅力:“他會突然唱《掌聲響起》緩解緊張,和群眾演員玩成一片。這種松弛感讓我明白,真正的大明星反而最沒包袱。”
黃奕稱15年前和邱禮濤導演結識,拍攝了《葉問前傳》《競雄女俠秋瑾》。黃奕坦言:“當年拍《競雄女俠秋瑾》時,導演堅持拍女性英雄題材,讓我看到他的細膩。如今他已是港片頂梁柱,卻依然愿意給我機會——李海倫這個角色,是他遞給我的一把‘重新出發的梯子’。”
黃奕 圖據:ICphoto
她不介意被說“過氣”
除了聊新片《獵金游戲》,黃奕還談到了自己的演藝及生活經歷。十多年前,她因出演《上錯花轎嫁對郎》《還珠格格3》成名,片約和廣告蜂擁而至,后來曾淡出演藝圈七年。黃奕兩次步入婚姻,都以離婚收場。
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黃奕將其形容為“從鮮花盛開到一無所有,再慢慢爬坡”的過程。黃奕表示,曾經自己是為了愛情可以一年不拍戲的“戀愛腦”,如今變成了“什么苦都能吃,就是不能吃愛情的苦”的獨立女性。這種轉變背后,是她對生活更深刻的認知:“痛過之后會讓你成長,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她還說:“大家說黃奕一把好牌打得稀碎,這種結論下得太早了,我還在牌桌上。”
對于那段被外界視為“消失”的歲月,黃奕有著自己的解讀。七年的蟄伏期讓她完成了從“少年氣盛”到成熟穩重的蛻變。陪伴女兒成長、培養生活技能、結交圈外朋友,這些看似平常的經歷,讓自己的人生“拓寬到了2.0版本”。
談到影視行業中女性角色的變化,黃奕認為現在很多劇本確實給了女性更多發揮空間,但她更希望自己能演繹一些“不容易被看到的女性角色”。她特別強調應該關注那些“不知道怎么獨立”的女性群體。在黃奕看來,女性主義不應該只有一種標準:“不一定要創業成功才叫獨立”。
面對“過氣”的質疑,黃奕展現出淡然的態度:“十年前就已經不拍戲了,現在完全沒有這些顧慮,能出來拍戲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對于中年女演員的困境,她的解決方法頗具智慧:“沒有戲可拍,就去開拓別的事情。”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