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日內瓦說出“中國合作伙伴”時,我國網友笑了:之前不是管我們叫“戰略競爭對手”嗎?更關鍵的是,到目前為止,中國依然保持“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的態度,哪怕事后特朗普翻臉不認人,中國手里的王炸也有能力再和美國較量一輪。
那么,我方手里還有什么牌?
一、中國站著談判才能贏
“挺直腰桿比跪著求生更能贏得尊重”,這是2025年中美貿易戰的唯一啟示。
在剛過去的幾天內,中美在日內瓦郊區進行了談判。這場談判的核心成果是美方取消了91%的加征關稅,暫停24%的“對等關稅”,并首次在聯合聲明中白紙黑字寫下“相互尊重”的原則。
更具有說服力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記者會上使用了“建設性”一詞評價中方。
誰都能看的出來,美方的這種態度轉變與一個月前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月前的特朗普還在鏡頭前威脅要將對華關稅提升至 245%,甚至宣稱“中國比我們更需要談判”。
按照現實來說,中美這場貿易戰彼此都有所損傷,但“寧愿損傷也要堅持到底”就是中國“不跪”的底氣。
面對美國的威懾,其他的國家抱頭鼠竄:英國為了降低汽車關稅被迫開放農產品市場,日本車企因美國關稅導致凈利潤暴跌 34.9% 。
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在談判中始終堅持對等原則,官媒發布宣傳標語“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
除了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和美國的小弟日本,歐盟“下跪”后也吃盡苦頭。在數字稅問題上對美妥協后,硅谷巨頭立刻把稅單轉嫁給歐洲中小企業。
反觀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從14%降到10%的同時,4月整體出口卻逆勢增長8.1%,很顯然,中國在依靠其他的朋友圈掙扎出路。
二、“跪”與“不跪”的各自結局
這場關稅戰打到 2025 年 4 月,雙方都已傷痕累累。特朗普引以為傲的145%關稅,最終成了插向自家經濟的回旋鏢。美國的通脹率因關稅升至 5.8%,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4月國際資本凈流出達 820 億美元,創 1998 年以來最高紀錄。
中國同樣承受著壓力。2025 年前四個月,對美出口同比下降 21%、紡織服裝行業20%的出口萎縮。但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通過市場多元化戰略緩解了沖擊:對東盟、印度出口分別增長 20.8% 和 21.7%,RCEP 成員國貿易額占比提升至 38%。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命中美國痛點:暫停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大豆進口量減少 40%,轉而與巴西簽署農產品大單。
對比來看,是美國先扛不住“投了降”,不過大家沒想到的是,美國的白旗會來的這么快。
遙想當年,他們糾結一幫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耀武揚威的時候,從來沒有將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放在眼里,朝鮮戰爭持續了兩年才結束;而2025年的貿易戰,特朗普團隊造勢一年的“中美脫鉤”“制造業回流”僅僅用了一個月就宣告完蛋。
網友評論:這何嘗不是一種勝利?
事實的確如此,哪怕中國的外貿經濟在此過程中損失不少,只要堅持到美國主動說“累”
那我方就“不算輸”。
三、我方王炸在手還能戰斗
更提氣的是,即使特朗普翻臉,美國政客說話不算話,中國手里的王牌依然能讓美國疼到骨子里。
據報道,中國獲得了與其他國家一樣的“對等關稅90天暫緩+10%基礎關稅”,與此同時,中方也保留了10%的對美反制關稅。除了90天的關稅“保護期”,聲明還明確了要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
于是有網友擔心,萬一對面翻臉不認人,中國又當如何?
事實上,我方最鋒利的“王炸”稀土出口管制會是一記絕殺。中國掌控全球 90% 的稀土精煉產能,而美國 F-35 戰斗機單機需 408 公斤稀土,其本土冶煉技術落后,重建供應鏈需至少 8-10 年。
2025 年4月,中國對釤、鋱等 7 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限制,直接影響美國軍工生產。
更絕的是,中國雖然暫停了 4 月 2 日后的部分管制,但通過打擊走私、強化審批維持實際管控,甚至要求企業提供終端用途聲明。這種精準打擊讓美國國防部不得不顧慮他們沒有稀土的日子該怎么繼續。
此外,數字人民幣的突進也讓美元霸權的裂縫逐漸變大。如果這些王牌組合出擊,美國又怎么敢在談判桌上掀桌子?所以說,這場博弈最諷刺之處在于:當中國亮出所有底牌時,美國手里只剩下一張老掉牙的被關稅大棒舊牌。
參考資料:
中美首輪談判發布聯合聲明:90天關稅暫停,中美經濟重新審視互補性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