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新出的國劇頻頻沖上熱搜。
改編自知名IP,未播先熱。
上線7天,熱度遙遙領先。
演員陣容也備受期待。
劉詩詩、張云龍主演,配角有吳宣儀、侯明昊、丁禹兮、孟子義等。
論人氣、顏值,單拎一個人也能主演一部古裝劇了。
預告一出,就被夸是「顏控天堂」「內娛顏值天花板」。
但,口碑一言難盡。
自開播以來,爭議重重。
魔改、特效布景拉垮、演員演技差,這些也就算了。
居然還有擦邊爭議?
到底怎么回事?被罵得冤不冤?
魚叔一口氣追平后,趁熱打鐵來聊聊這部《淮水竹亭》。
坦白講,這劇被夸顏值天花板。
可能主要還是因為,故事沒眼看。
這是繼楊冪主演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后,又一部改編自這部國漫IP的劇。
原作動畫口碑可不賴,高達9.3分。
但,如果不了解原作,可能看完這部劇也是一臉懵。
因為背景實在不清晰,整個一元素大亂燉。
一會兒除妖打怪。
一會兒權謀政治。
一會愛欲拉扯。
一會又穿越未來,逆天改命。
那話說回來,故事主線到底是什么?
其實,還是cp線。
原作故事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東方家大小姐東方淮竹與王權家少爺王權霸業之間跨越生死的愛戀。
劇中也是圍繞這一情感線展開。
起初,男主救了女主。
女主感恩于他的同時,也被他身上的正義和善念打動。
后來兩人并肩作戰,隨著了解逐步深入,共鳴加深,成為命運共同體,就有了宿命虐戀。
什么乾隆挪移,正邪大戰,都不過是男女主感情線的背景板。
雖然略顯老套,倒也合情合理。
但,問題在于,這樣的感情線也完全沒拍明白。
原作《紅妖小狐娘之竹業篇》僅12集,每集不過十幾分鐘。
劇版長達36集,單集45分鐘。
可以想象,這里面有多少注水的內容。
真人劇大開支線,加入替身、穿越、失憶、黑化、復仇等各種元素。
但結構上又是完全散亂,毫無重點,細節缺失。
敘事大開大合,毫無起承轉合。
角色出場即退場, 這個還沒 立住 , 下一個又來了 。
做的是小打小鬧的事,張口卻又是蒼生大義、人與妖的身份認同、善惡思辨。
這一攪和,感情線也就七零八碎。
最為擰巴的一點是,這部劇一邊極力渲染cp感,一邊又刻意強化女主的冷靜事業型大女主人設。
所以劇中本該鋪墊情感戲的時候,男女主表現得像個合拍的工作搭檔,成天憂心各處爭斗。
面對男主的關切、示好,女主一直無動于衷,看不出絲毫情感波瀾。
最后哪怕男女主攤開心意,確定了感情,也還是不能大大方方談情說愛。
黑化、失憶、誤會、犧牲的橋段輪番上演。
烘托曖昧氛圍,居然還得靠強設定搞「擦邊」。
要么,是被妖怪的惡趣味游戲,逼迫著互脫衣服。
要么,是被下了催情藥,欲念浮動。
什么禁欲系、性張力、眼神拉絲。
戲里僅藥效內可見,戲外僅宣發、粉絲可見。
有多少人真能磕下去?
再看配角,不僅淪為cp線工具人。
還要全員感情戲配平。
無論是男是女,是人是妖,法力是大是小,都是有軟肋的情種。
大小角色無一落單,仿佛沒有愛情就無法推動劇情。
但這愛情,也不過是幾句不入戲的臺詞,幾行不走心的眼淚。
看過原作的和沒看過原作的觀眾,都沉默了。
看到很多人說,這種劇好看養眼就行。
但問題是,真的也不養眼啊。
首先,背景又糊又假,而且摳圖痕跡過重。
原本,男女主御風而行,共賞美景的戲,都是最能烘托情感氛圍的部分。
可是每次一看到模糊的假山假景,輪廓清晰的角色。
這粗制濫造程度,也太難不出戲了。
因為是奇幻類型,施法打怪的動作場面理應是重頭戲。
但,特效也相當廉價,甚至不如手游宣傳片。
每次交戰時,來來回回幾種簡單的熒光特效,總有種《巴啦啦小魔仙》即視感。
此外,還有國產劇的老毛病,濾鏡、磨皮太嚴重了。
主角團個個皮膚光潔無暇,不見一絲紋路。
還有種氣血不足的感覺,哪像武力超群的人。
而且,年輕演員的柔光美顏開這么大,年長的配角卻又保留了真實感。
顯得他們像不在一個圖層。
截圖看著都像兩部劇。
不可否認人是美的,但同時也是單薄無物,毫無魅力可言的。
單看角色妝造,都是一水旅拍網紅風。
高顱頂、發際線粉、太陽花睫毛,白皙底妝和鮮亮的腮紅、眼影,是一個不落。
而且,這種刻意突顯濃顏、幼態的審美,和東方奇幻特有的自然飄逸、深沉內斂的氣質并不相吻合。
演技,就更雪上加霜了。
全員演技不是「淡淡的死感」,就是鼓作姿態的端莊或活潑。
角色情緒都是片段式的發力,幾乎沒有一個角色能以連貫的情緒、鮮活的個性立足。
各種情緒表演,細看是一種殘忍。
女主劉詩詩,這次被罵最慘,也真不冤。
依舊是目光無神的「盲人式演技」。
威脅別人時發狠的表情是這樣:
擔心朋友近況的眼神是這樣:
還經常給人一種沒睡醒的感覺。
她一直梗脖子的姿態也飽受質疑。
隨時保持端莊儀態無可厚非,也是符合劇中大小姐人設的。
問題在于,在一些特定的情節中,還是把儀態放在第一位,只會讓戲更假。
比如,被人拿刀抵著脖子時,還在凹天鵝頸。
沒有一點躲閃、恐懼的微妙變化,這其實是不符合生理本能的。
還有,接吻的浪漫場合,還把脖子挺得直愣愣。
根本看不出對男主的愛意,反倒像是抗拒接吻。
所以,這還真不是網友挑刺。
說起來,國產古裝奇幻、仙俠劇翻車,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像之前的《天啟異聞錄》宣傳為「中國首部喪尸劇」,既有東方怪物,又有武俠精神。
結果播出一看,不僅與東方文化毫無關聯,故事也混亂到毫無邏輯可言,如同要素過多的劣質網文。
楊冪主演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也是一樣。
縱有口碑原作打底。
還是因劇情魔改、特效失真、演員表現等問題,被批「五毒俱全」。
尷尬的臺詞、表演甚至成了黑紅名場面。
明明坐擁取之不盡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
《山海經》《聊齋志異》等各種民間志怪故事、神話傳說,滿是可以改編的奇幻母題。
怎么每次一搬上熒幕,都變成了披著玄幻皮的愛情偶像劇——仙俠殼,工業糖。
角色人設,造型設計,基本都是千人一面。
怪物像異形、毒液,神仙像《指環王》里的精靈。
妝造布景也都是最時興的網紅風,全然不見傳統東方審美氣韻。
甚至于,最基本的情節流暢、邏輯清晰、情感合理居然都做不到。
CP造了一對又一對,到頭來感情線還是這么生硬、割裂、尷尬。
毫無氛圍感和情感表現力。
到底是為什么?
這背后,大概不能歸罪于編劇。
而是資本和平臺將劇集工業化的老問題。
把原本復雜的世界觀和人物層次,壓縮進造糖的流水線模板里。
又為了市場更快傳播,加入更多吸睛元素。
劇情要快,情緒要猛,角色必須迅速貼標簽、帶CP感。
所有戲劇沖突,被強塞進固定公式里,服務于男女主的甜虐時刻。
拿這部劇原作《狐妖小紅娘·竹業篇》來說。
它吸引人的根本不是多么復雜難解的cp線。
恰恰相反,其故事內核其實很像《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中國傳統愛情悲劇。
以「愛情與命運的沖突」為核心,講男女主本該擁有美好而純粹的愛情,卻無奈因家族矛盾、社會規范、身份差異等外在因素無法圓滿,最終走向生死分離的結局。
又以簡約、留白的東方美學,帶出諸多情感倫理,人性復雜,并留下諸多命運況味。
從這一角度看,劇版則完全背離了這種情感深度和表現力度。
確如劇中所說,情義難全,自古命題。
然而,難以相愛的遺憾,難以圓滿的現實,卻可以靠穿越、分身、開掛等各種設定補全。
難以盡言的故事,被填充到沒有一絲一毫想象的余地。
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注定會在復雜凌亂的支線和過度操縱的敘事中被稀釋掉真實的情感張力。
而當兩個人的情愛都無法講清時,再宏闊的世界觀和宿命論都不過是空語虛言。
演員,也成了這種模式的犧牲品。
很多觀眾夸的,大多是劉詩詩的狀態和古裝扛臉能力——但也僅此而已。
早年85花靠仙俠劇封神。
但那是角色與演員共同完成了人物塑造。
現在卻變成濾鏡+人設在前撐著。
雖然目前看來,這類劇依賴cp粉、流量粉,哪怕演技災難、故事再爛,也照樣有人買單。
但隨著越來越多吐槽聲出現,之后又該如何呢?
隨著劉詩詩、楊冪、唐嫣接連在古偶劇翻車,85花的老本恐怕也吃不了多久了。
說來說去,國產奇幻劇、仙俠劇最大的問題還是放棄了打磨故事的耐心。
急于追求流量公式,舍棄了最基本的角色和情感。
最終只讓「仙氣」成為表面光鮮的濾鏡,而「魂」卻越來越稀薄。
最后連觀眾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看一部怎樣的劇。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