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地產圈可謂是“腥風血雨”。
許家印、王健林、李嘉誠這些大佬們都在咬牙“斷臂求生”。
可誰能料到,曾經在河南呼風喚雨的“地產巨無霸”,如今也轟然倒下。
短短一年虧掉33億,背上1500億巨債,近7000個家庭的安居夢破碎,瞬間無家可歸。
這究竟是哪家企業?又是如何落得今天這樣的局面的?
?——【·河南地產“一哥”·】——?
在河南,建業集團就是房地產界的“金字招牌”,而這背后離不開創始人胡葆森。
1992年,房地產市場剛起步,胡葆森放棄其他發達地區的機會,決定回河南創業。
當時海南、廣東競爭太激烈,而河南市場人少潛力大,他拉著河南當地建設銀行、河南省建業投資總公司,成立河南建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創業初期并不順利,合作方中途撤資,但胡葆森沒放棄,反而在河南多個城市開項目。別人都想往大城市擴張,他卻選擇深耕河南。
2002年,他提出“此生不出河南”,定下“省域化戰略”,從地級市到鄉鎮全面布局,把生意做到河南18個地級市、100多個縣城。
這些年,建業打造了金水花園、建業-城市花園等高品質小區。2008年,建業在香港上市,成為中西部第一家在港上市的房企,名氣大增。
2015年,胡葆森推動轉型,涉足輕資產、物業管理和文旅。其中,60億打造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成了鄭州熱門打卡地。
到2019年,建業靠著穩扎穩打、堅持品質和創新,銷售額突破千億,成為全國首個在單一省份破千億的房企,坐穩河南地產“一哥”寶座。
所謂“盛極必衰”,風光無限的建業,也沒逃脫這個“魔咒”。
?——【·三大連環擊·】——?
2021年,河南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暴雨一下就是幾天幾夜,鄭州、新鄉等城市變成了“水城”。
建業在省內多個在建樓盤直接泡了水,鋼筋水泥被泡得變形,剛建好的地基也被沖垮。
還沒等企業緩過神,疫情又反復來襲,工地停工、售樓處關門,銷售人員連房子都沒法帶人去看。
建業自己算過,這兩場災難加起來,直接損失超過50億。
這50億可不是小數目,相當于把企業多年攢下的“家底”狠狠掏了一大塊,建業的元氣被徹底傷透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整個房地產行業也在走下坡路,買房的人越來越少,房子不好賣成了常態。
2022年,建業的銷售額直接比上一年少了六成。這意味著原本能賣100套房子,現在只能賣出40套。
到了2024年,其他房企多少都借著市場回暖的勢頭緩了口氣,可建業的銷售額還是跌了近兩成,收入跟著縮水,比上一年少了近17%。
而債務問題,更是壓垮建業的“大石頭”。
2023年,建業一筆境外美元債的利息還不上了。別小看這利息,它直接觸發了近140億優先票據的交叉違約條款。
簡單說,就像簽好的分期付款協議突然不作數了,原本能慢慢還的錢,現在銀行要求一次性全部還清。
可建業手里根本沒這么多現金,償債壓力一下子爆表。銀行和投資者看到這種情況,都不敢再借錢給它。
以前隨便就能拿到的貸款,現在求爺爺告奶奶都拿不到,資金鏈緊繃得隨時要斷掉。
除了這三場暴擊,建業過去的經營策略也成了拖后腿的因素。它一直堅持“省域化”戰略,業務全在河南。
以前河南市場紅火,這策略確實讓建業賺得盆滿缽滿。
可一旦河南受災,或者房地產行業整體不行,建業連個緩沖的余地都沒有,所有壓力都得自己扛。
而且早些年行情好的時候,建業囤了大量土地,還跨界搞文旅,花60億建“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這個項目雖然名氣大,但運營成本高得嚇人,門票收入根本抵不上日常開銷,回報周期又長。
市場好的時候還能勉強撐住,市場一冷,立馬成了甩不掉的大包袱。
再加上市場不景氣,建業手里的房子、土地都在貶值。
以前高價拿的地,現在根本賣不上價;蓋好的房子沒人買,還得按規定減少估值。還有好多客戶、合作方欠的錢也收不回來,大筆的資產打了水漂。
?——【·帝國轟然崩塌·】——?
到了2024年,建業的財務報表慘不忍睹。一年虧掉33.08億元,這可不是小數目,相當于每天都要白白扔掉近千萬。
再看負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逼1500億元。
曾經在資本市場風光無限的建業,市值也跟著一落千丈,從過去的幾十億,跌到只剩下3.13億元,連巔峰時期的零頭都不到。
公司沒錢,最先受影響的就是員工。
2022年初,建業開始大規模裁員。每10個人里就要走6個,總部架構也從原來的五層,一下子壓縮成三層。
很多員工早上還在辦公室敲鍵盤干活,下午就接到調崗通知,運氣不好的直接被辭退。
雖然公司對外說是“優化架構”,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企業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那段時間,建業辦公樓里經常能看到員工抱著紙箱,沉默著離開,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而企業資金鏈斷了,倒霉的還有買房的老百姓。很多人掏空幾代人的積蓄,還背上幾十年房貸,就為了能住進建業蓋的房子。
可因為沒錢,工地上塔吊停了,工人也散了,不少樓盤爛尾。有人在業主群里哭訴:“孩子明年就要上學了,房子還沒個影,這可怎么辦?”
像這樣等著交房卻無家可歸的購房者,足足有將近7000戶。
有的小兩口原本打算等新房裝修好就結婚,現在婚期只能一推再推;還有老人把養老錢全投進房子里,如今連個安穩的落腳地都沒了。
曾經,建業在河南那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蓋的房子不愁賣,開發的項目一個比一個火。
可誰能想到,短短幾年,就從人人追捧的行業老大,變成了負債累累、人人擔憂的爛攤子。
建業的崩塌,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悲劇,更讓無數家庭的生活計劃被徹底打亂,背后的教訓,值得整個行業好好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