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海胡問遂藝術館舉辦的“藝壇問梅:胡問遂與梅舒適書篆展”開展。本次展覽以“刀筆同輝”“藝海同楫”“中日雅韻”三大篇章展開,呈現了兩位藝術家的杰出作品,展現了中日藝術之間的深厚對話。
早在1974年,日本著名書法篆刻家梅舒適訪問上海,與中國海派書法家胡問遂相見,胡問遂筆下雄渾的碑學風骨,也與梅舒適刀鋒中凝練的金石意趣相遇。1979年,胡問遂作為中日邦交正?;笫状谓M成的上海市書法家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大阪、橫濱等7座城市。胡問遂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贈梅舒適,梅舒適則以“萬里長風送客船”回應胡問遂。從此,這兩位中日書法篆刻家拉開了在書法篆刻領域的中日文化交流序幕。
展覽分為“刀筆同輝”“藝海同楫”“中日雅韻”三部分展開。胡問遂書法中顏真卿的剛健筋骨、柳公權的峭拔風神,與梅舒適篆刻作品里秦漢印章的渾樸遺韻,共同訴說著漢字藝術的千年傳承。同時,展覽也選取部分胡問遂和梅舒適分別在中國和日本培育的弟子的作品,顯示兩國的藝術星火在傳承中創新,在交流中愈發璀璨。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覽還特別呈現了兩位書篆大家1970年代的珍貴影像文獻,包括胡問遂1979年大阪書法展原作、梅舒適承襲吳昌碩金石氣韻的篆刻精品,以及他們研究魯迅文學、唐詩宋詞的記錄。這些展品與其弟子的作品共同鋪陳出一幅文化長卷——既有胡問遂《七律·到韶山》詩碑的磅礴氣象,也有梅舒適將中國篆刻與日本“侘寂”(Wabi-Sabi)美學融合的探索,見證著傳統在對話中煥發新生。
據悉,2025年至2026年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本次“藝壇問梅”展覽也是該交流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寄望通過藝術展的形式,持續推動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平與友誼。
正如展覽所傳達:“流觴曲水,也可以跨越海洋?!碑敽鷨査煲浴板艁硇隆钡睦砟罡镄潞E蓵L,當梅舒適將中國篆刻融入東瀛審美——文化差異不再是隔閡,而成為孕育創新的沃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