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梁永飛 通訊員 曹明明)閱讀讓靈魂穿越千年時光,讓思想跨越千山萬水,為激發學生研讀文學經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理解與認同,引導學生在深度閱讀中拓寬視野、陶冶情操,5 月 9 日,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小學 “書香筑夢 悅讀同行” 經典名著閱讀分享會在多功能廳溫情啟幕。六位來自五、六年級的 “閱讀小使者” 帶著精心研磨的感悟,跨越時空與經典對話,為師生呈上一場充滿思辨與溫度的精神盛宴。
讀書分享
六年級:探索生命底色
6.1 班宋姝言:解碼《魯濱遜漂流記》的生存哲學
宋姝言化身 “荒島生存講解員”,用生動比喻解讀生存智慧:“魯濱遜的工具箱里不僅有斧頭和繩索,更有‘把絕境當課堂’的勇氣 —— 他用破陶罐燒制器皿時,火花濺起的不只是陶土,更是人類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 她的分享穿插趣味互動,邀請現場同學猜測 “魯濱遜如何計算時間”,將荒島求生的孤獨感轉化為 “主動創造價值” 的成長啟示。
6.2 班王雨晨:追光《居里夫人傳》的科學星辰
王雨晨帶著自制的 “居里夫人年表海報” 登場,用 “三克鐳的故事” 串聯科學家的傳奇人生:從波蘭鄉村少女到兩度諾貝爾獎得主,從在棚屋中提煉瀝青鈾礦到推動放射學發展,她特別強調居里夫人 “將專利公之于眾” 的選擇:“當鐳的光芒照亮實驗室時,她選擇讓這份光芒成為全人類的禮物。” 現場展示的鐳元素科普卡片,更讓同學們直觀感受科學精神的重量。
6.3 班孫煜鑫:叩問《魯濱遜漂流記》的精神原鄉
孫煜鑫以 “文明人的孤島實驗” 為主題,深度剖析魯濱遜的心靈蛻變。他對比 “初到荒島時的絕望日記” 與 “離開前的有序莊園”,指出:“魯濱遜的偉大不在于戰勝自然,而在于在孤獨中構建精神坐標系 —— 他教星期五說話,不是為了征服,而是為了在荒蕪中守住人性的火種;他堅持寫日記,不是為了記錄時間,而是為了證明‘我曾認真活過’。” 一段聲情并茂的 “日記朗讀” 片段,將聽眾帶入那個 “與自己對話的靈魂戰場”,引發對 “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也在經歷精神孤島” 的思考。
五年級:品味人生百態
5.3 班石浩軒:笑談《俗世奇人》的江湖煙火
石浩軒化身 “天津衛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述起 “好嘴楊巴” 的故事。他的講述妙趣橫生,把楊巴的機靈勁兒展現得淋漓盡致,臺下同學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最后他總結道:“您瞧,這楊巴,就靠這一張嘴,化解了大危機,這好嘴,那可是真厲害!” 讓聽眾真切領略到民間文化中語言的藝術魅力。
5.2 班歐陽錦汐:細品《紅樓夢》的青春詩行
歐陽錦汐以 “大觀園里的十二歲” 為切入點,對比林黛玉葬花時的 “花謝花飛飛滿天” 與史湘云醉臥芍藥裀的 “只恐夜深花睡去”,解讀古典文學中 “青春的不同模樣”。她特別關注 “香菱和黛玉學詩” 的細節:“香菱捧著王維的詩讀到三更,連夢里都在認真推敲‘大漠孤煙直’的‘直’字妙處,這不正是我們對熱愛的極致模樣嗎?” 她的講述讓全場沉浸于古典詩詞的悠遠意境。
五年級:品味人生百態
5.1 班李章睿媛:擁抱《向陽而生》的生命微光
李章睿媛分享的非虛構作品《向陽而生》,講述自閉癥女孩逐夢繪畫的故事。她展示書中的插畫片段:“這幅《星空下的調色盤》,每個色塊都像被揉皺的紙團,但細看能發現色彩間藏著的笑臉 —— 就像主人公說的,‘世界偶爾會皺巴巴,但陽光總能找到縫隙’。” 她呼吁大家:“真正的向陽而生,不是拒絕陰影,而是學會和陰影握手,然后轉身朝向有光的方向。”
讀書小明星表彰
活動尾聲,學校辦公室主任曹明明老師為每一位發言學生頒發榮譽證書,高年級組組長王琛老師強調:“今天的分享不是終點,而是‘把書讀薄、再讀厚’的起點 —— 希望同學們帶著從書中汲取的勇氣、智慧與溫度,在人生的‘荒島’上建造自己的精神莊園,在時代的‘大觀園’里書寫獨特的青春詩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