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微信幾乎成了最基本的聯系方式。
當然,大多數干部都有微信,盡管大多數都是一條杠,不看別人,也不讓別人看它的朋友圈。本來一群最有思想、最有素質的人,微信成了這樣子,真是讓人心疼。
至于干部的微信名稱也五花八門,有海納百川,有上善若水,有風平浪靜,有為人民服務,總之,這一定程度上是個人愛好,也是一種取名的自由,盡管在民法上我們還做不到,但在網絡上已經能實現。
2
但有個女干部,她的微信名叫“兵不厭詐”(因為名字中有個燕字,她諧音為“兵不燕詐”),這個微信名怎么看怎么不是太妥當,畢竟你是干部啊,你怎么能欺詐,你要欺詐誰?
2013年,她的前夫因受賄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盡管我們強調一人責任一人當,不搞株連,但丈夫受賄判無期,妻子無論如何也難逃其咎。
據光明網綜合報道,她的前夫名為戴兵。公開報道顯示,他曾任重慶市永川區招投標辦主任,因受賄1060.9萬元,于2014年被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
據新華網報道,戴兵收紅包從2000元到70萬元不等,先后收受24名老板、159次賄金……
這個女干部面對丈夫的入獄,覺得自己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個笑話,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3
一個女人讓自己強大起來,最好的辦法是當官和發財。
她開始不斷收錢,并給自己定了一個“底線”,不像戴兵一樣收“坨坨”錢,只收“小紅包”,自認為收小紅包犯不了多大個錯。
她收的紅包從2000元到5000元再到5萬元,最后紅包越收越大,膽子越來越肥,在貪腐路上越走越遠。
4
她當上重慶市永川區房交所所長、國土房管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后,開始了“兵不厭詐”的收錢之旅。
她既然“兵不厭詐”,當然不滿足于只收紅包。
在分管物業管理時,以家人的名義成立物業管理公司,既當行業管理的“裁判員”,又當承接業務的“運動員”。
分管房地產時,將自己的空殼物業管理公司賣給有求于自己的房地產老板。
分管礦山企業時,與他人共謀,虛構石料購銷合同,打著入股的幌子,以“資金占用費”的名義向商人老板索要錢款一百余萬元。
為了瞞天過海,羅江燕不僅將自己的房產登記在親屬名下,并代持其親屬的銀行卡,用于接收、轉移、使用贓款,還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聲稱是做正當生意,以此來對抗組織調查。
2024年12月,羅江燕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四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
5
一個女干部,在丈夫被判無期后,組織上仍然提拔她,不可謂不幸運。
但不管是前夫獲罪判刑還是共事過的領導被組織查處,都沒有讓她迷途知返,她給自己的微信取名叫作“兵不燕詐”。
這再次說明我們的所謂“現身說法”“警示教育”用處有多大呢?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