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荷蘭一項快速發展的運動:“遠離智能手機成長”(Smartphonevrij Opgroeien)。目前,荷蘭兩千多所學校的近一萬五千名學生的家長已經簽署了協議,對于這些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直到十四歲才可以使用智能手機。
荷蘭記者丹妮爾·巴蒂斯特(Danielle Batist)與女演員魯滕(Thekla Reuten )和記者烏爾德里克斯( Merel Uildriks )共同發起了這場運動。巴蒂斯特說:“對很多簽署了協議的家長來說,他們不是唯一有顧慮的人,這讓他們松了一口氣,因為一旦你知道每所學校的家長都感到擔憂,就有了共同努力的空間。”
該組織致力于“建立一個讓智能手機對小學生的壓力消失的社會”,讓孩子們擁有更快樂的童年。該組織表示:“當我們讓孩子們通過口袋接觸整個世界時,我們也讓整個世界接觸到了我們的孩子。”
一些學校已經禁止在課堂上使用智能手機。但巴蒂斯特說,來自同伴的壓力并不會止步于學校門口: “這種壓力通過社交媒體的群組持續存在。最終,決定孩子是否獲得智能手機的是家長,而不是學校。這就是為什么家長們能夠互相聯系是如此寶貴。”
反對意見
米蘭達·德格拉夫(Miranda de Graaf )認為禁止 14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智能手機并不是一個好主意。她的三個孩子都有一個,最小的孩子只有10歲, “我們教導孩子們負責任地使用它,由家長同意他們可以花多少時間在上面。”
她10歲的女兒梅根(Megan)對她的手機很滿意: “我可以直接給我的朋友發短信。如果你只是用它發個短信或玩個游戲,那沒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我發現自己用的時間太長,我就會去做別的事情。”她現在會記錄自己花在手機上的時間。
但巴蒂斯特認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也可以從14歲開始: “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做好準備。很多應用程序都設計了成癮機制,孩子們對此非常敏感,因為他們需要刺激,但還沒有很好的沖動控制能力。”
智能手機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
根據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一個媒體行為監察機構的調查,在7歲和8歲的兒童中,大約有六成的孩子擁有智能手機;在 11 歲和 12 歲的兒童中,這一比例甚至高達十分之九。超過四成的7至12歲兒童在臥室里擁有智能手機。荷蘭青少年平均每天花大約六個小時在手機上。
去年出版了一本關于智能手機對兒童風險的暢銷書,震驚了許多家長,這是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所寫的《一代焦慮癥》(Generatie Angststoornis)。他認為,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導致全球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增加,如出現焦慮癥和抑郁癥等問題。
海特的書受到了廣泛關注,但也遭到了科學界的批評。研究人員寫道,海特并沒有講述整個故事,而是得出了誤導性的結論。據說他忽略了與他的觀點不一致的研究,造成了片面的印象。
對于巴蒂斯特來說,這一點很清楚:“每天平均六小時的屏幕時間是一個事實。
孩子們沒有把這些時間花在他們需要掌握的技能上,以便為他們的余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他們應該交朋友、在戶外玩耍、鍛煉身體,以及不受干擾地玩耍。”
巴蒂斯特表示,世界各地都存在父母的擔憂。從澳大利亞到美國,再到整個歐洲。在英國,這樣的協議已經簽署了13萬份。因為智能手機并非無害的設備,而是一種強大的商業產品,旨在吸引眼球,而非保護兒童。
這項運動還倡導對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明確的立法,將十三歲作為最低年齡。巴蒂斯特說:“實際上,很多年齡更小的孩子已經上癮了。我們需要制定新的標準,這需要政府的參與,最好也需要歐洲的參與。”
去年,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法律禁止16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的國家,該法律將于今年生效。
在荷蘭,政府負責青少年事務的國務秘書卡雷曼斯 (Vincent Karremans) 正在為父母提供控制兒童使用手機的建議,該建議應該在夏季之前提供。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荷蘭
微信號 : hollandone
網站:www.hollandone.com
郵件:info@hollandone.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