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左)正在與客戶溝通。受訪者供圖
左手攬過五六個包裹,右手掃碼槍“滴”聲輕響,掃碼、裝車、規劃路線,一氣呵成,十年間磨礪出的肌肉記憶讓整套動作行云流水,王瑤在高峰時期每天要派件400多個包裹。這位“95后”快遞員用十年光陰,在街巷間寫下“快遞新青年”的生動注解。
近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王瑤說:“雖然我的工作平凡,很多人覺得干快遞只是‘出力氣’,但背后也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能和靈活的人際溝通,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心——確保每一份期待準時抵達。這恰恰是我們快遞員職業精神的體現,是平凡中的不平凡?!?br/>
從快遞員晉升為“自家人”
每年進入11月,當成都在雙十一大促中沸騰時,清晨的成都龍泉驛區已亮起第一盞燈。王瑤的“火三輪”正載著2000戶居民的期待,駛入這座城市最溫暖的晨光。
清晨寒風刺骨,站點一早給快遞員備好了豆漿和包子,讓每位“黎明戰士”心里暖暖的?!罢鹃L這幾天基本是睡在站里,晚上要等著夜傳接貨。如果有的小區貨比較多,站點會派貨車把貨送到小區門口,免得大家來回跑,耽誤快遞送達。”王瑤說。
穿梭在小區的林蔭道,王瑤的三輪車比導航更精準?!袄畎⒁痰慕祲核幰砰T衛冰柜”、“張爺爺的快遞要等孫子放學來取”、“劉奶奶要幫忙把包裹搬進廚房”……他腦中裝著2000戶居民的“服務說明書”,這也讓他從普通快遞員晉升為居民口中的“自家人”。
這份默契源自王瑤十年的堅守。2015年他剛接手現在的片區時,獨居的周奶奶總要把每個包裹拆封檢查,王瑤就舉著手機電筒幫她找生產日期。等周奶奶查看過生產日期和生產商,確認不是“三無”產品、過期產品后才完成簽收。這個時候,王瑤會耐心地站在一旁等,有時候會協助老人翻看生產日期。
“現在老人們連保健品都讓我幫忙辨真偽?!蓖醅幮χ故疚⑿爬镏庙數摹袄夏觋P懷群”,二十多位老人的子女在這個群里同步收貨需求。
“團寵”背后的信任密碼
有一家商戶阿姨,幾年前就開始找王瑤發貨,現在因為不方便等他取貨,便給他配了一把庫房鑰匙,方便他上門取件,這把庫房鑰匙,或許就是信任的一種注腳。
在居民區完成攬收任務不算容易,一開始他有點難向居民開口。但認識的大爺會主動幫他打廣告,跟旁邊聊天的大爺大媽介紹,“你們要寄快遞,記得找小王。小王三輪車后面有電話,你們直接聯系他,加他微信就可以了?!痹诳诒畟鞑ハ?,王瑤的微信好友爆發式增長,現在已經有3000多個好友,他也成了“社區團寵”,月均攬件量長期穩居片區前三。
來自資陽的王瑤1996年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快遞員,一干就是十年。十年快遞生涯,王瑤見證了物流行業巨大的改變,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了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巨大跨越,他也從“蓉漂”到扎根成家,從青澀小伙變成了孩子的父親,他對這份工作也有了越來越深的理解和情感。
在2024年10月的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高新區快遞員比賽中,王瑤拿到了一等獎。在獲得證書后,他說得最多的不是榮譽,而是“現在能教新人、帶徒弟了”。
在這個算法主導效率的時代,王瑤用腳步書寫的社區日志證明:真正的服務升級,從來不是冰冷的時效比拼,而是用真心丈量的人情溫度。當千千萬萬像王瑤這樣的快遞小哥們奔波在街頭巷尾,他們派送的不僅是包裹,更是人與人之間那一份信任與期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