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王辰老師青海旅產會游玩地風景照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王辰。今天我們來談論一個大家都熟悉,又容易搞糊涂的話題。就是社保和商業保險的關系,大病醫保是怎么回事,大病醫保能替代重大疾病保險嗎?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用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視角看這個問題,就會簡單很多。
就是說:
我們不要糾結買什么保險,不買什么保險,
而是要關注我們需要面對哪些問題,需要什么解決方案,
我們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
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需要用什么方案解決,
可以選擇什么保險產品。
第一個,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我有社保了,還需要買商業保險嗎?
過去我們給出的答案是“社會保險是基礎,商業保險是補充”,補充不就意味著商業保險可有可無嗎?
后來我們又說“社會保險是基礎,商業保險是支柱”,原因是現實中恐怕是社保報銷了幾萬元,商業保險賠付了幾十萬(有重大疾病保險的情況下)。
當然還有許多比方,比如“社會保險是主食,商業保險是甜點;社會保險是內衣,商業保險是外套”等等。
但是,這些說法都屬于沒有切入主題,我們以己之昏昏如何使人之昭昭呢?我們應該具體分類對比,才能把問題講清楚。
首先,我們看社保的醫保部分和商業保險的住院醫療的對比。
這兩個保險都是補償性質的,就是有花費才有報銷,要憑發票,損失多少補償多少,不會超過你花的錢。
一般來說,醫保報銷完畢后,總有自費和自付的部分,如果你有住院醫療保險,就可以把未報銷部分拿到保險公司繼續報銷,但是,無論你買的是什么產品,醫保加商保的報銷總額不會超過你花的錢。
如果超過了,那是你買的商業醫療保險附加了住院津貼保險或者包含了住院津貼的責任,比如住院一天補貼300元,這部分是按照實際住院天數給付的(也許有免賠幾天的扣除)。
如果單位有員工福利保險也是同樣的道理,先用單位的保險報銷,把未報銷部分再拿到保險公司報銷,一般也不會超過你花的錢,就是不會額外獲益。
如果你有多家保險公司的住院醫療保險,也不能重復報銷,只能在第一家公司報銷完畢后,把剩余的未報銷部分拿到下一家公司繼續報銷,依然不會超過我們花的錢。
所以我們一般不鼓勵過度重復投保住院醫療保險,當然要考慮總保障額度為前提。
現在流行的百萬醫療保險,價格比傳統的住院醫療便宜,但是一般都有一萬的免賠額度,這就是便宜的理由所在,因為一般住院醫療理賠數據證明絕大多數的住院花費都在萬元以下,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是用不上的。
但這絕對不是說這個產品沒有用,對個體來講,如果我們住院費用花費了100萬,百萬醫療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報銷99萬。所以百萬醫療要和傳統的住院醫療保險搭配購買,或者我們選擇萬元以下的費用自擔,只買百萬醫療也是可以的。
舉個例子,某款普通住院醫療保險,30歲男性客戶,當年度保費為788元,醫療費報銷年度限額為20萬元,不限社保用藥,自費藥也能報銷,有社保的100%報銷(是指在社保報銷以后的差額部分),無社保的報銷80%(花費總額)。為了控制成本,該產品對床位費日限額為500元。
如果附加一份住院津貼保險,保費增加558元,住院每天補貼300元,每個保險有效期內最多給付180天,就是最高合計可以達到54000元補償。同一家公司的另外一款住院醫療保險,類似于百萬醫療,30歲男性當年度保費為371元,一般住院醫療年限額為300萬元,重大疾病增加300萬,表面看來報銷額度高,保費還只有前款的一半,但是有免賠額,而且年醫療費給付限制為最長180天。
所以我們購買這些產品,不能簡單地比較價格,關鍵要看細節,比如是否分項目有限額,是否不同情況和額度有不同的報銷比例。比較產品,還是需要專業的保險代理人幫助,客戶自己想搞明白確實不容易。
我們可以說醫保和住院醫療保險是互為補充的,搭配好了可以盡量提高報銷額度,減少客戶自己的醫療費用負擔。
其次,我們看補償性質的住院醫療保險(醫保可以歸為這一類)和重大疾病保險有什么關系呢?
簡單說,住院醫療無論報銷多少,都是給醫院的,我們自己得不到一分錢。它只能減少我們的財務損失,不能讓我們改善生活狀況。
而重大疾病保險,是按照合同約定給付,買多少,賠多少,不要發票。在多家公司買的重大疾病保險,都會賠付,沒有限額。錢給了我們之后,愛怎么花就怎么花,沒有人干涉。
如果醫療費不足,當然可以靠重大疾病的保險賠款進行支付。
如果醫療費基本都靠社保和住院醫療報銷了,重大疾病保險金就可以用來支付生活費,償還購房貸款,給孩子繳納學費。即使人走了,也可以讓家人安居樂業,活得有尊嚴。
一句話,重大疾病保險賠款,是給我們自己的錢,愛怎么花就怎么花,買房子、買車、裝修、旅游,都是可以的。
住院醫療保險讓我們生病時不至于絕望,因為醫療費總是有著落的,還是可以努力爭取活下來。
重大疾病保險,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雖然生病了,也許失去了工作,收入中斷,但是一筆足夠的重大疾病保險賠款,等于延續了我們的收入,甚至一次性還清了原本要還好多年的房貸,保住了財產,這樣更有助于康復。
如果買的額度足夠大,比如幾百萬、上千萬,我們甚至而可以借機改善生活,買房子買車,換大房子換好車,多出去旅游,讓余生不留遺憾。
因為住院醫療保險解決的問題和重大疾病解決的問題完全不同,所以彼此不能互相替代。
企業破產常常是因為資不抵債時現金流中斷,人生破產常常也是因為現金流中斷,即收入中斷。配置足夠的重大疾病保險搭配合適的住院醫療保險,就是避免人生破產,不能讓人受傷的時候(患病)再讓錢受傷了(花光積蓄)。
我們常說的隱形貧困人口,就是屬于因病致貧的;隱形的有錢人口,就是因病致富的,貧富之間,其實只差一張保單(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保險)。
第三,我們要講講大病醫保。大病醫保是社保的一部分,是對于醫保的補充。
也就是說在患大病的情況下提高了醫保報銷的額度,依然遵循有損失才有補償的原則,要憑發票報銷,不會讓我們額外獲益(即報銷額度超過花費額度)。
所以,即使國家推出了大病醫保,可以降低我們的醫療費用的支出,但是依然會有自費自付的部分,需要用商業保險的住院醫療(包含百萬醫療)進行補充。
大病醫保只能部分解決醫療費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因病收入中斷造成的家庭缺錢的問題,正如上文所述,這個問題依然需要靠重大疾病保險解決。
所以說,大病醫保和重大疾病保險沒有任何關系,也沒有任何矛盾,誰也替代不了誰。
買不買保險,買不買健康保險(上述各種保險的統稱),其實主要是觀念問題。你認為有用就買,認為沒有用就不買。但是買與不買,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買了,要交保費,不買要自付醫療費。買保險,平時稍微節約一點,患病時不至于絕望;不買保險,好像沒交保費給保險公司,一患病就會陷入絕望;這兩種選擇,哪個好,是明明白白的。
買不買保險,還要看有沒有替代品。如果有別的方法可以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當然可以不買保險。
現在有不少人把醫療費募集的希望放在輕松籌、水滴籌和相互寶上,其實這些網絡互助產品有兩個致命的問題。
第一不保證一定給,審核能不能通過是個未知數,能不能募集到你想要的數額也是不一定的;
第二不保證什么時候給,因為求助的人越來越多,幫助人的就越來越麻木,時效就越來越低。而治病救命是需要時效的,社保管哪些費用,商業保險能解決哪些問題,是可以確認的。住院醫療哪些能報銷,重大疾病什么情況能賠都是確定的。
網絡互助這些打著慈善外衣的商業模式畢竟是新生事物,運作模式還不成熟,有了聊勝于無,但是也許會讓我們絕望。
今天的專題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重要提示:
關注王辰老師視頻號,不錯過每一場精彩直播 !
【總編:劉佳】
【同步微信:15998825723】
<內容疑問及圖片侵權等問題請聯系修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