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城西那座不起眼的小樓里,褚健正蹲在實驗室的地板上調試著設備。
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中年人,既是浙大最年輕的副教授,也是中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拓荒牛”。
他一手創辦的中控集團,更是將國外一直壟斷的DCS系統價格,從每套的上億腰斬至千萬級。
可誰都沒有想到,就在其2013年院士增選公示的最后72個小時,一封舉報信卻讓這位“科技明星”瞬間跌落神壇。
舉報材料里白紙黑字寫著:貪污科研經費1.3億,轉移國有資產。
然后還未等司法審計將手中的報告給捂熱乎,褚健就被戴上手銬帶走了。
而因此招致的嚴重后果是:中控集團的股價當天就暴跌了至少30%,價值百億的上市計劃也直接胎死腹中。
同時,他之前帶出的38個博士團隊,也都因此成為了所謂的“問題資產”。
但最諷刺的是,后來經辦案人員查遍其所有賬戶,這位“億萬巨貪”的最終私人存款,竟也只有不到80萬。
這是為何?他被舉報侵吞的巨額資產到了哪里?是根本就沒有,還是被他秘密轉移了?
更魔幻的是,就在蹲了三年大牢的褚健出獄后,國家科技部竟轉頭就給他批了整整2758萬的重大專項經費。
這又是出于何種目的?難道不怕他繼續“中飽私囊”?還是褚健的“貪污案”本就另有隱情?
放牛娃的逆襲人生
1983年的夏天,浙江淳安縣的放牛娃褚健,出人意料地干了兩件轟動全縣的事:
第一件是頂著近40度的高溫,把自家的水牛喂得油光水滑;
第二件則是以全縣理科狀元的身份,只身闖進了浙大的化工系;
此時這個戴著厚底眼鏡的農村少年還不會想到,自己即將成為改寫中國工業自動化歷史的“關鍵人物”。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進入浙大化學系學習后,褚健很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研究條件,一有工夫便扎進浙大的化學實驗室,廢寢忘食地搞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研究。
也就是在這過程中,褚健很快發現:國內的自動化技術,竟然比國外整整落后了近二十年!
這個發現讓他無比驚訝,也進一步激發了他的研究、探索欲望,一心想著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為中國的自動化技術發展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于是,在他從浙大畢業,然后順利轉入日本京都大學讀博之后,他對此方面的研究便更加“瘋魔”。
按照熟悉他的老師和同窗們后來回憶,當時褚健每天都要泡在實驗室至少16小時,硬是把日本導師所構建的自動化控制理論摸得透透的。
1991年,當他如愿揣著京都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回國時,在他行李箱里除了三本由他親自手寫的筆記,更多的都是托人費盡周折搞到的、各種國外先進自動化設備圖紙。
而后來,這些圖紙也為其在后續的工作中,實現一個又一個的技術攻關和突破,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寶貴經驗和思路。
很快,他在自動化技術領域實施的、“白手起家”式技術突圍戰也就此打響!
兩年后,年僅30歲的褚健一躍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教授。隨后他打著學校的旗號,在社會上白條注冊了一家自動化公司。
然而當時誰都沒有想到,當年這個連注冊資金都得東拼西湊來的、價值20萬的“皮包”公司,竟會在日后成為中國工業的“神經中樞”。
沒錯,它便是日后鼎鼎有名的“中控集團”的前身。
根據褚健后來回憶:當時他帶著“員工”發展中控時,全球大多數的工業自動化市場,都被霍尼韋爾、橫河等外資企業壟斷。
以此為基礎,國內企業要是想買個控制系統,最少都得花費上千萬美元。
見狀,褚健一點都沒有猶豫,直接帶著團隊在浙大的地下室里死磕了三年。
最后愣是用“土法煉鋼”式科研方式,搞出了全中國第一套DCS集散控制系統。
就在這套系統在鎮海煉化試運行的當天,出席觀摩的日本專家看著滿屏跳動的漢字界面,直呼“這根本不可能!”。
然而,中控的存在就是要將這種“不可能”轉變為可能。
自此后,因為有了咱們自己的國產控制系統,相關企業購買此類設備的經費,也從之前的億級降低至千萬級。
甚至類似進口設備的價格,也因此直接被砍去了整整三分之二!
在此方面,褚健的功勞不可謂不偉大!因此,考慮到褚健為國家做出的重大貢獻,中科院有意將其提名為新任院士。
然而,就在距離中科院院士投票還剩不到72小時時,意外發生了......
蹊蹺的“億元舉報門”,浙大教授淪為階下囚
2013年秋,一封匿名舉報信再次悄無聲息地攪動了整個學術界。
根據舉報信上所言:褚健涉嫌貪污國家科研經費1.3個億,更有“將巨額資產轉移到海外”的罪惡行徑。
為什么說“再次”呢?原來早在3年前,也就是2010年,褚健就被人用同樣的罪名舉報過一次。
但是,當時的紀委為此潛心調查了整整兩個月,卻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調查出來。
那么這一次,褚健還能如此“幸運”嗎?答案是:不能!
原來,當相關單位再次收到如上舉報時,這次他們針對褚健的調查就宛如開了加速器一般:
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檢方就拋出了褚健“貪污238萬”的指控。
雖然與舉報信所提及的金額相差至少55倍,但他們還是將褚健嚴密地看管起來。
更詭異的是,這個本該半年就審結的案子,最后硬是拖了三年五次開庭才“落幕”。
期間浙大800名師生聯名上書,中控3000員工集體請愿,甚至就連競爭對手都忍不住站出來說:“老褚要貪早成首富了”,但褚健還是在2017年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自此,褚健在湖州監獄一待就是1095天。
在此期間,這個曾經的自動化“行業教父”級別的人物,白天在車間踩縫紉機,晚上就借著月光研究工業4.0趨勢,一口氣將《自動控制原理》翻爛了六本。
王者歸來,“貪污真相”浮出水面
等到他出獄那天,前來迎接他的并不是什么豪車,而是來自中控的商務車。
原來,中控的董事們一直沒有忘記他,早早就在董事會給他留好了位置!
之后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實力,褚健在中控完美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
在他的帶領下,中控自主研發的工業操作系統,不僅一舉拿下了全球15%的市場份額,更是逼得西門子連夜調整報價策略,頻頻向中國服軟。
至于當年舉報信里提到的所謂“贓款”,一些知情人則笑著表示:
如果褚健真的是貪了那1.3億,那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進度,怕是要比現在再晚上十年。
那么,當年讓褚健因此而背負貪污罪名的“舉報門”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原來,當年那場轟動全國的“貪污案”,不過是一場產、學、研轉化機制的“羅生門”。
當年褚健為了發展中控的產業技術,暗中將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反哺到了實驗室的科學研發中去。
而在當年那個政策框架下,他這無疑就是在“灰色地帶”行走。
不過,如果沒有當時他對技術研發的暗中加碼,現在的我們能否在自動化領域,走到全球企業科技的最前沿,還真不好說。
這也正如褚健當年寫在獄中煙盒上的那句話:“搞科研的要是怕背黑鍋,中國工業永遠都直不起腰桿。”
自此,這位“科學狂人”的魔幻人生也算是迎來了“大結局”。畢竟在未來等待著他的,極大概率都是一片無比光明的坦途!大家覺得呢?
參考資料:
1、褚健- 百科
2、中控科技創始人褚健:工業互聯網尚未標準化 軟件驅動工業革命——東方財富網2021年09月27日 17: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