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隨著戰局逐漸嚴峻,我國開始集中兵力,準備迎接魯南會戰的到來。
到了1938年,戰斗愈加頻繁,大小沖突不斷。在禹王山陣地的臺兒莊戰役中,日軍連續多次發動進攻,但每次都被我方第60軍184師的官兵頑強抵擋住。盡管敵軍的進攻猛烈,短短幾天內,日軍損失慘重,但184師也同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士們傷亡慘重,連旅長和指揮員們都相繼犧牲。面對如此激烈的戰況,雖然我軍高層感到痛惜,但明白這場戰斗關乎國家存亡,不能有絲毫松懈。
為了保衛禹王山這一至關重要的陣地,張沖師長從不敢掉以輕心,始終親自巡視陣地,加強防守工事。他時刻關注敵軍動態,以便更精準地布置作戰任務。
某天,幾輛大卡車出現在日軍陣地上,車輛上被黑布包裹得嚴嚴實實,來回多次。士兵們看到這一幕,不禁興奮地歡呼起來,紛紛認為日軍可能在撤退,畢竟這種舉動通常意味著撤兵。戰士們立刻報告了這一好消息。
張沖在聽到消息后,雖然內心也感到一絲欣喜,但同時產生了疑惑,于是親自前往現場進行視察。通過望遠鏡,他仔細觀察了那些來回行駛的日軍車輛,發現這些車被包裹得嚴密,車內的物資無法一窺究竟。車輛進入禹王山陣地前的叢林時,短暫停留后迅速駛離。張沖心中一動,眉頭微微一皺,做出了判斷:這或許不是日軍撤退的信號,而是有可能進行偷襲。
張沖立刻命令士兵加強警戒,迅速構筑更多防御工事。戰士們雖感困惑,畢竟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日軍似乎正在撤退。為何師長卻認為日軍意圖偷襲?這一變化讓大家感到疑惑,但張沖早已從一個細微的跡象中得出了結論。
原來,張沖通過望遠鏡觀察到一個重要的細節:那些軍車行駛時的速度和沉重感。當車輛駛出時,明顯速度加快,且顯得輕盈。這說明車內很可能攜帶了大量的物資。日軍不會做無意義的動作,且他們的行動必有深意。基于這一點,張沖判斷出日軍并非撤軍,而是準備增兵,并可能在叢林中進行隱蔽集結,蓄勢待發。
張沖對下屬說道:“我看到的情況就是這樣,你們再仔細看一遍。”士兵們再次觀察后,終于理解了師長的判斷,紛紛表示認同,表示幾乎被日軍的伎倆所迷惑,慶幸沒有錯過這一重要細節。
張沖隨即將這一發現報告給炮兵旅的萬旅長,并要求他做好戰前準備。萬旅長分析認為,日軍可能會在叢林中進行伏擊,因此迅速布置戰術。張沖下令,命令炮兵集中所有大炮,突然向叢林進行轟擊,并將其夷為平地。
炮兵部隊集結了所有的150毫米榴彈炮和75毫米野戰炮,迅速向叢林發射了數千枚炮彈。炮擊的聲音震耳欲聾,濃煙滾滾,茂密的叢林在火光與爆炸聲中被夷為平地。半小時的猛烈轟擊后,日軍的藏匿地點徹底被摧毀。
緊接著,184師派出部隊迅速進入叢林清理。士兵們到達現場后,看到到處都是日軍的尸體,所有敵軍都被徹底殲滅,沒有一人生還。張沖的判斷完全準確,而這場“預防性”的打擊讓敵人無從反抗。
在隨后清理戰利品時,官兵們發現了一把高級軍官的佩刀和一本日記。通過日記,184師的官兵們得知,日軍因為長期無法突破禹王山陣地,便決定采取另一種方式,秘密組建了一支敢死隊,準備從叢林中發動突襲。然而,這支部隊由于缺乏補充兵員,傷亡慘重,最終被安排到這個任務上。日軍原計劃是夜深之后悄悄潛入,破壞我軍防線,卻不料被張沖的細心觀察所識破。
這場本應是日軍成功偷襲的行動,最終因張沖的冷靜與敏銳洞察而徹底失敗。這一舉措不僅讓敵人的計劃完全破產,而且也保住了禹王山陣地的安全。隨著日軍敢死隊的全軍覆沒,他們的計劃被完全打亂,接下來的幾天里,日軍再也沒有敢發動攻擊。
隨著時間流逝,日軍的尸體無人收拾,很快開始腐爛,散發出惡臭。為了防止疫病的蔓延,184師派人用汽油焚燒尸體。雖然這一舉措顯得異常殘酷,但從軍事角度看,這是必要的防范措施。對于日軍來說,這一做法無疑是對他們的羞辱,但他們卻無力反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
在這場戰斗中,張沖憑借超凡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成功揭露了敵軍的陰謀,為保護禹王山陣地立下赫赫戰功,也讓他在全軍上下聲名遠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