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團堡戰斗是百團大戰淶靈戰役中的一場關鍵戰斗,戰斗激烈異常,堪稱頑強對頑強的經典戰例。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曾經如此評價此戰:“東團堡之戰,是以頑強對頑強的典型戰例。”東團堡不僅是八路軍需要攻占的重要據點,而且對整個戰役的成敗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東團堡位于淶源城東北,四周有多個日軍據點,如上莊、中莊、王喜洞、摩天嶺等,這些日軍的防線互相呼應,形成了對晉察冀根據地的封鎖。東團堡是這條防線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而八路軍第一軍分區三團則負責攻占這個重要據點。盡管東團堡地理位置較為孤立,但日軍的防守卻異常嚴密,陣地的周圍布滿了復雜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防線。
日軍在東團堡周圍挖掘了深深的壕溝,壕溝里布置了四尺高的鐵絲網,鐵絲網后是六尺高的土圍墻,圍墻上再布置了更多的鐵絲網。四個角落設有碉堡,而在中心區域,還有一座三層高的大碉堡,牢固而堅固。駐守在這里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的一支教導大隊,共有170多人,所有隊員都來自旅團下屬部隊,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官生。可以說,東團堡的守敵并非一般日軍,而是具有豐富戰斗經驗的精銳部隊。
周圍的百姓早已對日軍的暴行感到深惡痛絕。東團堡內的金井,一名朝鮮翻譯官,曾多次受到地下黨的接觸與工作。金井對八路軍的抗日斗爭表示同情,并在地下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提前為八路軍偵察敵軍的兵力和武器部署,極大地為八路軍進攻提供了重要情報。
在黑夜的掩護下,八路軍第一軍分區三團悄悄滲透到東團堡周圍五公里外的村莊,隨即戰斗在東團堡外圍的日軍據點打響。八路軍首先攻擊的是由藤原朝忠等八名日軍駐守的第一分哨。盡管這些日軍防守頑強,但在與八路軍激戰近一小時后,防線終于崩潰,他們不得不丟下五具尸體,帶著剩余的隊員向東團堡撤退。
主攻任務由三營負責,在東塘堡附近的饅頭山展開進攻。戰士們在當地老百姓的帶領下,悄無聲息地前進,成功剪斷了鐵絲網,消滅了鬼子哨兵。正在碉堡內睡覺的日軍尚未反應過來,八路軍便迅速投擲手榴彈,炸得敵人血肉橫飛。此時,九連在炮火和機槍的掩護下,對東團堡發起了猛烈攻擊。
然而,由于指揮失誤,二營未能按計劃到達東團堡東部,導致戰斗變得更加復雜。即使如此,三營的戰士們依然頑強作戰,迎著日軍的明亮探照燈,頂著猛烈的火力,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格斗。刺刀的撞擊聲和刺殺的慘叫聲回蕩在夜空中。很快,原本迷路的二營也成功趕到,從東面和南面包圍了東團堡。被四面包圍的鬼子憤怒至極,開始向八路軍釋放毒氣彈,致使進攻的八路軍戰士全部中毒。邱蔚團長下令暫時撤出陣地,確保傷員的安全。
第二天,八路軍再次向東團堡發起進攻。盡管鬼子再次釋放毒氣,但這一次八路軍早有準備,戰士們及時戴上濕毛巾,克服了毒氣的影響,勇敢地沖鋒陷陣。支前的民兵們也積極參與,幫助轉運傷員,繼續支持主力的戰斗。
24日上午,日軍試圖突圍,約40名鬼子沖向九連的陣地。九連一排依托攻占的小碉堡,成功將敵人擊退。隨后,日軍甲田大隊長帶領十多名日軍沖向九連一排,試圖展開最后的反擊。排長于勇帶領全排與敵人展開白刃戰,親手刺殺了4名敵人,并在重傷之下,拉響手榴彈沖入敵群,最終壯烈犧牲。所有一排的戰士也英勇犧牲。
在接下來的夜晚,三團再度發動總攻。二營七連利用炸藥包炸開東團堡東門,九連和十二連突破了敵人的圍墻,先后占領了西南和西北的兩個碉堡。在十二連的進攻中,三班長王慶國背著二十幾個手榴彈攀爬梯子時不幸中彈犧牲。指導員見狀,毅然接過王慶國身上的手榴彈,爬上梯子,將手榴彈投進敵人的碉堡內,四十多顆手榴彈爆炸后,碉堡內的日軍幾乎全數死亡。然而,敵人最后依然頑抗,并大量釋放毒氣,造成八路軍的再次中毒,進攻不得不暫時停止。
這一夜,三團三營的損失巨大。三營營長陳宗坤焦急萬分,向楊成武請求增兵。楊成武理解他的心情,但提醒他要冷靜,并讓他組織剩余人員進行最后的沖鋒。經過兩天的艱苦攻防,八路軍終于準備在25日徹底攻占東團堡。然而,敵人的空降物資掉落到我方陣地,而東團堡僅剩最后一個碉堡。日軍決定集體自焚,準備燒毀一切,并跳進烈火中。
八路軍最終突破敵人最后的防線,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資。盡管如此,戰斗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三團犧牲人數極為慘重,據說達到了200多人,也有傳聞稱犧牲人數多達500人。為了彌補戰斗損失,三團被重新編成一個營,繼續參與抗日戰爭的其他戰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