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廣東省廣州市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眼下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及科學產業化關鍵樞紐。劉偉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大力推進裝配式鋼結構、鋼板、型鋼施工替代鋼筋混凝土施工,有利于節能降耗。圖為贛州市蘆葦路小學教學樓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工人在加緊安裝節能型裝配式鋼結構。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當前,投資形勢如何?稅務數據是一個重要觀察窗口。其中,建筑、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等領域工程項目吸納流動農民工就業的,主要以項目方式向稅務部門申報相關社保信息,這項稅務數據成為反映重點工程項目投資情況的“晴雨表”。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以項目方式申報工傷保險的工程項目同比增長9.4%、工程總造價金額同比增長4.8%,反映出中國重點工程項目總體推進順利,項目投資增長勢頭良好。
造價超10億元的項目增長超四成
今年以來,各地重大工程項目陸續開工,搶進度、忙生產,工程投資和建設領域熱力旺。
從走勢看,進入3月份后,投資項目施工進度明顯加快。稅務數據顯示,3月份工程項目申報數量1.8萬個,占一季度總量的46.5%;申報總造價超8000億元,占一季度總造價的43.9%。
從大項目看,工程總造價超10億元的重大項目共182個,同比增長41.8%;工程總造價合計約3400億元,同比增長39.1%。
項目大,帶動作用也強。一季度,全國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7.4%,增速比全部投資高3.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4.2個百分點,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
大項目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稅務數據顯示,在各類重大項目中,交通運輸項目比例最高。
在山東,濰坊至江蘇宿遷高速鐵路項目穩步施工,將大大便利沂蒙山區等地居民出行。在江西,G322宜黃縣杉樹坳至東陂段公路改建工程黃柏嶺隧道正式進洞施工,通過邊坡復綠、植被修復等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擾動。
以城市更新項目為代表的各類民生工程,也是各地一季度投資重點。
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一季度新開工城市更新項目面積達89萬平方米、建設封頂102萬平方米;其中,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首開復建區7—3棟正式封頂,有望為廣州“第二CBD”城市更新注入新動能。在安徽省合肥市,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取得新進展:衛崗王衛片區8個地塊開工建設,老合鋼片區解危處置四期項目累計交房超八成,電機廠片區住宅南地塊基本施工完成,龍高照片區、四里河左岸片區、和平路片區等均進入實體化推進階段。
數據還顯示,重大工程投資正在向“新”、向“綠”。
看高新技術投入——安徽“8.6代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于2月份開工,申報工程總造價近20億元,將打造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浙江“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科創園”、安徽“樅陽經開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福建“鯉城區光電信息產業園”等一批科技園區擴建,推動優質創新資源集聚。
看清潔能源項目——在浙江,江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通風兼安全洞順利貫通,投產后將承擔電網調峰、填谷、儲能等任務;在江蘇,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已完成主要土建工作、進入設備安裝高峰期,預計分別于2026年10月、2027年8月正式商業運營。
區域聯動項目穩步推進
透過重大項目投資數據,可以觀察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情況。
成渝地區一季度申報工程項目超5000個,同比增長14.6%;工程總造價約2500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川藏鐵路成都段、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等多個交通項目穩步推進。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穩步實施,河北一季度申報工程項目達750個,同比增長21.2%;工程總造價約440億元,同比增長6.8%;在北京、天津、河北雄安等地,不少示范性強、自主創新能力突出的優質項目接連落地。截至3月份,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累計決策投資33.37億元,出資29.69億元,項目覆蓋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
在天津,位于濱海新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大合作項目,國務院批復設立的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2月份,國內領先的半導體測試機供應商——華峰測控技術(天津)有限責任公司研發樓投入使用,將打造集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引育于一體的創新策源地。
視線移至粵港澳大灣區,一季度,廣東申報工程項目超4000個,同比增長5.6%;工程總造價約1900億元,同比增長6.1%。
剪叉車、塔吊、高空車等設備高效運行,建設者忙于幕墻工程、機電安裝、精裝修施工……連日來,800余名建設者在廣東省廣州市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公益性部分)項目現場沖刺年內竣工目標。作為大灣區科學論壇的重要載體,該項目建筑面積達9.35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及科學產業化核心樞紐。
看長三角地區,一季度申報工程項目數量近1.1萬個,多個省際交通路線、省際合作園區進展順利。
在江蘇、浙江,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站前及相關工程正在推進;全長3732米的通甬高鐵汾湖隧道,使用國產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紅船號”進行掘進,僅用204天就實現貫通。
在安徽,銅陵市獅子山高新區加快推進省際合作產業園區建設,成功新簽約蘇州富比新精密五金有限公司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滁州市支持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讓不少“長三角人”實現“跨省上班”。
各地基建投資“加速跑”,成效持續顯現。“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3個百分點,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司司長翟善清分析,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使用加快,“兩重”項目開工建設提速,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加快。
涌現更多聚焦民生福祉的項目
提升項目投資效益,注重“精準滴灌”,避免“撒胡椒面”……各地涌現出更多聚焦民生福祉的“小而美”項目。
從造價上看,除了造價高、規模大的項目,一季度工程總造價低于500萬元的“小而美”項目有1.7萬個,同比增長4.8%;工程總造價合計近280億元,同比增長7.2%。
從用途上看,這批項目大多聚焦民生領域。
升級校園設施——多地改建學校教學樓、運動場、食堂、圖書館等設施,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安全溫馨的學習環境。
吉安市吉水縣為各中心小學新建、改擴建教學樓等設施;鷹潭市余江區開通41條校車專線……近年來,江西省通過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優化整合近70%的農村小規模學校,為農村學生健康成長護航。
改善人居環境——四川、重慶等地建設城市“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健身強體。
在重慶,山城步道、口袋公園、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等設施,讓“住有所居”升級為“住有優居”。700平方米休閑步道、360平方米觀景平臺、2000余株喬灌木……自今年3月17日進場施工至4月19日完工,昔日雜草叢生的荒坡,在一個月內蛻變為“星灣路口袋公園”,惠及周邊2萬居民。
優化養老服務——多地建設、修繕養老院、老年食堂、老年活動中心,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在浙江,寧波市奉化區優化老年助餐服務,建成100余家老年食堂和50余個村(社)助餐點。在江西,不少騰退的農村小學校舍等閑置場所被建設成“一老一小幸福院”,今年還將再建300家,為老人和留守兒童提供助餐、日間照料、文化娛樂等服務。
夯實“三農”基礎——多地繼續推動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鞏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穩定農民種糧收入。
稅務數據顯示,江蘇、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在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投入較大。一季度,全國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量接近1萬億元,進一步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各領域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將進一步激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稅務部門將持續優化政策支持和服務舉措,通過分級分類、靶向護航,為各類工程項目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說。
翟善清表示,未來應統籌用好中央預算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工具,加快“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政策落實。“聚焦提高投資效益精準發力,切實選準選好項目,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投資合理增長。”翟善清說。(本報記者 汪文正)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14日第11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