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童凡響,共享工坊”
童心織就社區文化紐帶
5月10日,在廣元市慈善聯合總會公益創投項目支持下,廣元市利州區希望社工服務中心聯合嘉陵街道大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棉藝體驗活動——“布童凡響,共享工坊”。
20余名兒童在社區志愿者和與匠人的引導下,通過紡線、織布等傳統技藝實踐,近距離感受棉紡織文化的魅力。活動以“共享公益”為理念,將手工體驗與社區文化傳承結合,孩子們不僅學習了“捻、搓、繞”等基礎技法,更在協作中增進了朋輩情誼與社區歸屬感,為傳統文化播撒下青春的種子。
“竹骨生清韻,指尖傳非遺”
一扇一竹續寫千年匠心
5月13日上午,大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再次掀起非遺文化熱潮,“竹骨生清韻,指尖傳非遺”竹編團扇制作活動如期舉行。20余位居民齊聚一堂,親手體驗竹編團扇的精妙工藝。
竹編團扇,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瑰寶,其制作技藝融合了竹篾編織與扇面藝術,兼具實用性與審美價值。活動中,志愿者首先以四川自貢“龔扇”、江蘇常州團扇等非遺代表為例,講解了竹編技藝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竹篾薄如蟬翼,編織卻需剛柔并濟,這正是非遺智慧的精髓。”隨后,參與者逐步學習經緯交織、扇骨固定等核心步驟。一根根青竹在指尖翻飛,逐漸化作紋樣精巧的團扇,現場竹香縈繞,贊嘆不絕。
本次活動不僅讓居民領略了非遺技藝的匠心獨運,更喚醒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守護意識。參與活動的何阿姨感慨:“年輕時見過老匠人編竹器,如今自己動手,才知每一件都是時光打磨的藝術品。”活動尾聲,居民們手持自制的竹編團扇合影留念,素雅竹韻與盈盈笑意交織,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生動注腳。
以活動促傳承,以文化潤社區
連續兩場活動,從“棉藝”到“竹編”,嘉陵街道以多元形式推動傳統文化扎根基層。通過親手實踐,居民們不僅掌握了技藝,更深刻理解了非遺保護的時代意義。未來,嘉陵街道將持續開展此類活動,聯動更多非遺項目與社區資源,讓文化傳承從“小眾技藝”變為“大眾參與”,為城市留住歷史根脈,為生活增添人文溫度。
非遺不“遺”,傳承在行。
期待下一場文化之約,共續匠心!
編輯│孫鶯芝
審核│馬建翔 楊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