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倍鸥Φ那赅皣@,道盡了中國人對安居的渴望。
但在房地產預售制大行其道的今天,這句詩卻成了無數購房者的心病——期房爛尾、質量縮水、資金挪用,這些問題像一把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過好消息來了,5月13日,河南信陽傳來一個重磅消息: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一律實行現房銷售!
這一記政策重拳,堪稱房地產市場的“刮骨療毒”,也讓無數購房者看到了曙光。
政策背后的“刮骨療毒”
信陽這次政策調整,可不是心血來潮。
近年來,信陽房地產市場暗流涌動,延期交付、樓盤爛尾的消息時有耳聞。
2019年的一次問題樓盤化解會議上,當地領導就直言:“對惡意抽逃資金的開發商,要采取強制手段!”
可見,預售制帶來的風險早已讓地方政府如坐針氈。
政策核心就四個字:現房銷售。
新出讓土地的項目,必須等房子蓋好了才能賣。這招“釜底抽薪”,直接切斷了開發商“空手套白狼”的資金鏈游戲。
以前,開發商拿地后只要蓋到25%進度就能賣房回款,現在得蓋到封頂甚至現房才能賣,資金壓力陡增。
有人可能會問:這不是斷了開發商的活路嗎?其
實不然,這恰恰是在倒逼行業洗牌。
那些靠高杠桿、快周轉的房企,這次恐怕要“裸泳”了;而真正有實力、重品質的房企,反而能脫穎而出。
歷史鏡鑒:預售制的“前世今生”
要理解現房銷售的意義,還得從房地產預售制的歷史說起。
中國的預售制始于1994年,本意是為了加快住房建設、解決住房短缺問題。
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制度逐漸變了味。
開發商利用預售資金滾動開發,甚至挪用資金去搞多元化投資,結果導致大量爛尾樓出現。
古代雖然沒有預售制,但對房產交易的限制卻不少。
比如宋朝規定,賣房必須先問親戚鄰居要不要,他們不要才能賣給別人。
這種“優先購買權”看似限制了交易自由,實則是為了防止土地兼并、保障民生。
反觀現在的預售制,表面上給了開發商更多自由,卻讓購房者承擔了巨大風險。信陽這次政策調整,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回歸“保障民生”的初心。
現房銷售的“蝴蝶效應”
現房銷售帶來的影響,遠比表面看起來深遠。
對購房者來說,現房就是最大的保障。不用再對著沙盤模型腦補未來,也不用再擔心開發商跑路,實實在在的房子擺在那里,質量、配套一目了然。
這就像古人買田宅,講究“求田問舍”,親眼看過、親手摸過才能放心。
對房企而言,現房銷售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資金回籠周期拉長了,那些依賴預售資金的中小房企可能會被淘汰,但留下來的房企會更注重品質。
就像南寧的平穩基金,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爛尾樓,不僅解決了交付問題,還提升了項目品質。長遠來看,現房銷售會推動整個行業向“產品力”競爭轉型。
對地方政府來說,現房銷售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
以前預售資金監管不嚴,開發商挪用資金的情況屢見不鮮。
現在信陽規定,預售資金必須存入監管賬戶,??顚S谩_@就像給資金加上了“緊箍咒”,避免了資金鏈斷裂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現房銷售的“中國式智慧”
信陽的政策調整,其實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式智慧。
一方面,它延續了“穩中求進”的治理哲學,既沒有全面否定預售制,又通過“新老有別”的過渡政策平穩推進改革;另一方面,它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購房者的權益放在了首位。
這讓我想起明朝的土地政策。
朱元璋為了防止官員兼并土地,規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見任處所置買田宅”,違者不僅要挨板子,還要充公財產。
這種嚴厲的限制,本質上也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信陽的現房銷售政策,同樣是在通過制度設計,讓房地產回歸“住”的本質。
信陽的現房銷售政策,是房地產市場的一次“刮骨療毒”,也是一次“破繭重生”。
它讓我們看到,政策制定者有勇氣直面問題,也有智慧解決問題。
對購房者來說,這是一次“安得廣廈”的機遇;對房企來說,這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挑戰;對整個行業來說,這是一次“鳳凰涅槃”的契機。
寫在文末:
房子不是期貨,而是安身立命的港灣。現房銷售,賣的不是圖紙,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預售制的漏洞,曾讓無數家庭的安居夢破碎?,F房銷售的新規,正在重新編織信任的紐帶。
房地產的本質是民生,不是資本游戲。當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
信陽的探索,或許會成為中國房地產改革的一個縮影。在這場變革中,我們既要看到挑戰,更要看到希望。
畢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回避問題,而在于直面問題并找到解決之道。
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更多城市能從信陽的實踐中汲取經驗,讓“安得廣廈千萬間”不再是詩人的空想,而是每個中國人觸手可及的現實。
作者:言叔,資深財經評論員,堅信 “認知才是最大的不動產”。關注我,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