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當下,如果有一個高中生放棄清華北大的錄取,人們只會替他感到惋惜,但如果放在十幾年前就未必了。
這一點,曾經的數學天才李泰伯深有體會,但是盡管如此,他還是這么干了,并且還申請了國外的十幾所大學,那么最終的結果如何?如今的他又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
1、“不知好歹”的高中生
“李泰伯,有你的信。”話音剛落,一個身材高挑、穿著人大附中校服的高中生就慌忙的跑下了樓,接過了郵遞員手里的信件。
那是他之前親手寫給國外十幾所大學的入學申請書,那可費了他好久的功夫,他不僅把自己往常在學校內外得到的榮譽都列舉了個遍,還展示了不少屬于自己的成果,他堅信,這一定能讓自己獲得國外留學的資格。
回到家里,李泰伯慎重的把信放在桌子上,耳邊不斷回響著父母、老師、同學以及其他自己身邊人的建議。
不久前,他因為在奧數比賽等多種校外比賽中拿到了優異的成績被國內最高學府的清華和北大看中,特地給他遞出了橄欖枝。
當時的所有人都為李泰伯而開心,他的父母也是如此,于是,來自不同方向的身邊人開始問他,到底要選哪一個學校,畢竟不論當時還是現在,清華北大是每一個學生最崇高的夢想。
然而,李泰伯的選擇震驚了所有人,他竟然直接拒絕了這兩個學校的保送邀約。這一舉動立刻招來了所有人的不解和惋惜,甚至有的人還覺得他是不知好歹。
就連一向尊重他的想法的父母也紛紛各自跟他談話,勸他想清楚,但李泰伯似乎主意已定,他要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國外的大學。
2、“讀書無用論”
李泰伯這個想法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勵志的具象化,但除了個人的思想導向之外,或許還和當時社會上提及最多的“讀書無用論”、“高分低能”的說法有關,所以,為了證明自己,李泰伯作出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
在過去的某一階段,社會上十分盛行“讀書無用論”的說法,主要就是因為當時社會上機遇多,有不少沒上過學,但是有有頭腦的人變成了堪稱光宗耀祖的人,自那以后,這種說法就甚囂塵上。
李泰伯正好就生長在那個時代,不過幸好,他遇上的是一對開明的父母,他們既沒有刻意的要求他必須有什么出息,也沒有給他灌輸“讀書無用論”或是“高分低能”的思想。
也是因為如此,李泰伯擁有了一個充實快樂的童年,這也就奠定了他之后數學天才的基礎。在小學期間,李泰伯就因為突出的數學思維獲得了老師們一致贊賞,剛好他也有興趣,父母就為他營造了這么一個學習氛圍。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這種數學思維越來越明顯,在課堂上,老師講過一遍的東西他立刻就能融會貫通,并且化為己用。
再加上他為人謙虛真誠,同學們不僅不嫉妒他的數學天賦,還時常請教他問題,甚至在之后一提到他就說他是個很努力的天才、很好的學霸同學。
當然,這一切并不會憑空而來,除了天賦之外,還要得益于李泰伯日復一日的努力學習。但自從他拒絕了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國外大學的時候,不少難聽的話就湊了上來,包括“高分低能”“崇洋媚外”。
對此,李泰伯似乎完全不在意,因為在他心里,他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挑戰自己,而憑自己的努力報考國外的大學,獲取全額獎學金就是他的新挑戰。
3、涅槃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知道“讀書無用論”并不是正確的,尤其在李泰伯的身上表現的更加具體。
在屋里拆開信封之后,不予錄取四個字打破了他最后的希望,顯然,這一次的挑戰他失敗了。然而,李泰伯并沒有沉浸在悲傷的情緒里,而是重新把握住了高考這個最后的機會。
在他看來,他的失敗并不是外界所說的種種不好的說辭導致的,其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中外教育模式的差異以及他申請的時間實在太晚了,別人家的小孩可是從小學就開始規劃了。
早在拒絕清華北大,轉投美國留學的決定流傳出去之后,李泰伯的去向就成為了網友的熱議話題,而他本人在失敗之后也并沒有因此逃避,而是正大光明的進行了回應。
他本人的社交平臺上,他曾經發布過一篇關于留美申請的回應,而最出彩的一句話就是向廣大學子們傳遞的一切靠自己的道理。
不得不說,這樣敢于直面現實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他也一定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涅槃。重新回到高考這條跑道之后,李泰伯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學習中,完全不像收到了外界影響的樣子。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堅定的意志和踏實的基礎,李泰伯最后以703分的高分成為了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并在社會熱議之時選擇了清華和港大的聯合培養模式。
而這一次的選擇,代表著他再次拾起了他高考前的愿望。于是,在萬眾矚目之下,李泰伯在入學港大的不久之后就成功的加入了留學交流的項目,并由此去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之后,他的人生就好像做了火箭,他再一次向美國麻省理工學校提出了申請,并且還掌握了許多學術信息,完完全全就是按照麻省理工招生條件刻出來的模子。
最后,他順利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并且還邁向了更高的學府,憑借著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努力,生生打破了外國學校對于中國留學生的壁壘,成為了一個在醫學領域發光發熱的醫學博士。
而如今,即將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畢業的他又一次站到了選擇的岔路口,是回國還是繼續留在國外,這都是他個人的選擇,我們無從所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十幾年的時光里,他正在用自己這個例子告訴所有人,不要害怕失敗和挑戰,它們也可以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參考資料:
【浙江在線】【大河網】【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頭條新聞】【微博李泰伯】【環球網文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