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逛菜市場時,小李看到有人在賣新鮮采摘的青番茄,顆顆翠綠,便興沖沖地買了一大兜回家。
晚上,小李做了一大盤涼拌青西紅柿,就著電視劇一個人全炫完了。
可沒過多久,她就開始上吐下瀉、腹部絞痛、頭暈眼花,強撐著撥打了120。在醫院經過了洗胃和輸液治療后,小李的癥狀才逐漸緩解。
醫生表示,小李是龍葵堿中毒,罪魁禍首正是她吃的西紅柿!
正常成熟的西紅柿,堪稱營養界里的“六邊形戰士”,它富含維生素C、番茄紅素、鉀元素等營養素,既能抗氧化又能增強免疫力。
這位“營養高手”本無辜,只是當人們錯把青果當美味或選購不當時,它才可能從養生佳品變成傷人利器。
不是所有的西紅柿都安全,有的西紅柿看著新鮮,實則暗藏危險。
沒熟透的青番茄里含有一種叫龍葵堿的有毒物質,吃多了容易讓人產生中毒癥狀,如頭暈、惡心、嘔吐,甚至呼吸困難。
這種毒素會隨番茄成熟而降低含量,吃熟透的紅番茄一般沒事,但若你沒苦硬吃,非要生吃青番茄,那么中毒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另有研究表明,龍葵堿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普通加熱手法(炒、煮)根本“殲滅”不了,即使深度油炸(170℃以上)也只能分解一部分,并不能去除所有毒素。
所以,為了健康,青番茄還是別吃為好。
即便是紅熟的西紅柿,也不能大意。如果果皮上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很可能是被交鏈孢菌感染了。
最開始你會看到一些小小的褐點,隨后慢慢變大,成了不規則的黑褐色霉斑。
這種霉菌也會產生毒素,吃了容易誘發哮喘、皮炎等過敏性反應,還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影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更嚴重的是,部分毒素或會對生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導致生育能力下降。
長期接觸還可能誘發慢性疾病,甚至存在致畸和致癌風險!
而發表于《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切除了長黑斑的部分,外延2cm之內仍能檢測到交鏈孢菌毒素。
這說明簡單去除表面斑點并不安全,一旦發現西紅柿有黑斑,建議直接扔掉!
除了避雷以上兩種西紅柿,一些特殊體質人群在吃西紅柿時也要格外注意。
過敏體質人群:要是你平時動不動過敏,特別是吃完茄子、辣椒、土豆這些"茄科親戚菜"更易發病,那么吃西紅柿前一定要三思!
否則吃多了也可能出現皮疹、嗓子癢、嘔吐等癥狀,甚至有過敏性休克風險。
胃食管反流患者:胃不好容易反酸的朋友也要注意,西紅柿里那些酸溜溜的汁水(檸檬酸、蘋果酸),更易讓你胃里翻江倒海,甚至灼熱到寢食難安。
腎功能不全人群:西紅柿里的鉀元素對普通人來說是加分項,但腎不好或要做透析的朋友,這玩意排不出去可就危險了!可能導致肌肉無力、心悸、甚至心臟驟停!
尿失禁和膀胱炎患者:吃太多的話,西紅柿中的有機酸可能會刺激膀胱黏膜,讓你更易尿急、尿頻,總往廁所跑。如有尿失禁的朋友,尿褲子情況也會增加。
抗凝藥服用者:西紅柿富含維生素K,能讓抗凝藥(如利伐沙班)藥效打對折,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若正在服用此類藥物,建議暫時不吃西紅柿。
而普通人想把西紅柿吃得健康又營養,下面這些技巧可得記好嘍。
購買西紅柿時,優先選擇色澤紅潤、肉質飽滿、沒有裂口和黑斑的。如果外皮有坑點,可能是蟲害的痕跡。
至于部分吃播展示的青番茄,實際上是特殊品種,名叫青蘋果番茄,這種番茄成熟后也是綠色,購買時可以輕輕捏一下,軟的即為成熟。
西紅柿屬于易腐敗食物,存放時間太長也可能導致變質。
新鮮的西紅柿適合存放在陰涼干爽的環境中,最佳溫度為8-13°C,在此條件下通常可保鮮5-10天。如室溫>13°C,西紅柿會加速成熟,建議3-5天內食用。
此外,無論哪種西紅柿都不宜冷藏保存(<7°C),低溫易使細胞受損,出現表皮變軟或凹陷等“凍傷”現象,影響口感與品質。
要注意的是,由于西紅柿在成熟過程中會散發“乙烯”這種天然植物激素,容易催熟旁邊的其他蔬果,建議單獨存放或用透氣保鮮袋分裝。
在確保西紅柿成熟的基礎上,無論生吃熟吃都有益。
生吃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14mg/100g),這種水溶性維生素遇熱易分解,直接吃對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更有效,但不建議空腹生吃,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而煮熟吃,對番茄紅素和胡蘿卜素的吸收更好。特別是番茄紅素,在高溫烹飪下,西紅柿的細胞壁會被破壞,使番茄紅素釋放量增加,與油脂搭配時吸收率可達50%以上。
這種強抗氧化物質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前列腺疾病有顯著益,男性可多吃點(狗頭表情)。
[1]Omayio D G, Abong G O, Okoth M W. A review of occurrence of glycoalkaloids in potato and potato products[J]. 2016.
Barceloux, Donald G. "Potatoes, tomatoes, and solanine toxicity (Solanum tuberosum L., Solanum lycopersicum L.)." Disease-a-month 55.6 (2009): 391-402.
[2]姜冬梅,韋迪哲,王瑤,王蒙.番茄交鏈孢菌病斑及其外延組織中交鏈孢毒素的分布[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22):5858-5862
王瑤,姜冬梅,姜楠,等. 番茄中交鏈孢菌及其產毒的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2017,38(23):275-28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23044.
[1]季宇彬,吳盼,郎郎.龍葵堿的毒理學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9,40(S1):29-31
[3]西紅柿的科學食法[J].湖北植保,2015(3):34
[4]華欣.西紅柿怎么吃更有營養價值?[J].北京質量與市場,2003(6):18-18
[5]《科普中國》.龍葵素[EB/OL].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363012,2021-12-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