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劉濤 通訊員 王洪巖
今年以來,鄭州公安準確把握公安機關護航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深耕“預防警務”,將打擊犯罪防范風險的關口前移,積極推動防控處置體系建設,著力實現打擊經濟犯罪由被動向主動、由打擊向預防的深刻轉變,助力鄭州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止5月,鄭州公安經偵部門共立經濟案件260余起,起訴290人,挽回經濟損失2億余元,各項戰果穩居全省公安機關第一,全國3個省市公安機關來鄭學習交流。
關口前移、主動上門 守牢風險防控“警戒線”
“作為中小企業,我們最希望公司能規范健康運行,但很多時候沒有經驗,也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就無從下手,不知企業內部風險從何防起、如何預防?”5月9日,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入企宣講活動時,多名企業負責人發出提問,這也是多數企業內部安全防控的共性問題。
針對此類問題,鄭州公安經偵部門在實地走訪基礎上已經推出多項舉措。“企業管理漏洞大都是由小問題日積月累形成的,因此在走訪中我們收集了企業存在的諸多共性小問題,結合易發多發案例分類整理出來,再反饋給企業查漏補缺。”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霍鎮源介紹說,為織密企業內部安全防護網,他們結合企業類型,圍繞員工舞弊、網絡安全、稅收繳納等風險點,編寫企業內部風險防控建議書等,幫助企業建立起一道內部“防火墻”。
據介紹,近年來涉眾型經濟犯罪多發,為防范風險,鄭州公安經偵部門轉變思路,主動上門、靠前服務,堅決守牢風險防范“警戒線”。工作中,全市經偵戰線依托“一村(格)一警”社區警務機制,“網格+警格”整體聯動合成作戰,從警情、案件線索等多維度出發,對全市風險隱患多發區域進行滾動查、重點盯、定點清。對內加強各警種、派出所協調聯動,對外強化與市場監管、金融、稅務等職能部門協作聯動,全方位調動防范力量。
同時,做實防控基礎,對全市重點樓宇及復雜公共場所常態化開展“掃樓”行動,通過線上線下排查同步開展風險排查,及時摸排消除隱患。2024年以來,鄭州公安經偵部門在全市組織開展13輪次“掃樓”行動,為企業提供服務2.6萬余家次,整改問題1472個。
“以前我是傳銷受害者,在民警教育下懸崖勒馬,現在也加入到咱們的社區宣傳小分隊啦,結合我的經歷給大家伙宣傳,千萬不能上當呀。”今年春節之后,鄭州市金水區河務局社區的劉大媽每天都和社區的網格員一起走家串戶,宣傳各類安防常識。這是經偵部門依托“楓橋經驗”充分發動群眾布建人防隊伍的一個舉措。他們發揮網格員隊伍優勢,組建由社區民警、網格員、樓宇物業、治安積極分子等組成的專業小分隊,實現點對點答疑解惑、宣傳說教。此外,他們定期組織民輔警深入到重點企業單位、行業場所、鄉村社區等開展上門宣講服務,兩年來累計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23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份。
數據賦能、精準預警 繪好線上線下“一張圖”
“幸虧你們及時發現,要不然公司損失就大了!真的太感謝你們啦!”近日,某網絡科技公司負責人來到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向辦案民警表示感謝。原來,該公司發現員工胡某利用公司充值業務給一洗錢犯罪團伙搭建洗錢通道,遂報警。接報后,鄭州公安經偵部門迅速介入,經過大量走訪調查后打掉一個涉及多省市的犯罪團伙。
防于未萌、禁于未發。鄭州公安經偵部門深耕“預防警務”的同時,注重“智慧警務”的運用,突出數據賦能,做到精準預警。“隨著新興犯罪手段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辦案思路和打防手段也在與時俱進、快速升級,尤其是借助信息化發展的東風,全方位提升打防管控能力,全力守好企業和群眾的‘錢袋子’。”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商貿犯罪偵查大隊大隊長王向前介紹說,近年來他們借助“智慧警務”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思維,創新構建涉眾犯罪預警防控體系,不斷提升精準預警和防范處置能力。
實戰中,他們堅持精準化預警,構建線上“一張圖”,同時以市場監管、稅務等行業主管部門資源和市公安局巡邏防控網絡為主打造線下“一張圖”。有了線上線下“一張圖”,民警在圖上對科技類、金融類、投資類、資產管理類等重點公司企業分類標注,并通過線下實地走訪,精準核查企業狀態,建立風險數據信息動態更新、研判、預警、通報機制,及時向行業監管部門推送預警信息,確保風險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為幫助企業填補漏洞,他們梳理出企業應當防范的刑事犯罪風險點,從法律規定、量刑標準、案例解讀、防范提示等維度入手,制定出臺了企業刑事風險防范指引,方便企業掌握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刑事犯罪風險,及時“避雷”“止損”“防蛀”。
自2024年以來,鄭州公安經偵部門通過科技+數據、系統+人工,先后清理清退“空殼”公司300余家,消除風險隱患一千余處。
以打促治、強化機制 擰緊經濟發展“安全閥”
“不管傳銷花樣如何變換,只要記住凡是讓繳納入門費、拉人頭發展下線、承諾獲取高額利益的投資都要堅決拒絕,謹防上當受騙!”在“5.15”經偵宣傳日前夕,金水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民警馮光煒在介紹一起傳銷案件時對現場群眾著重強調。
在打擊經濟犯罪活動中,鄭州公安經偵部門始終聚焦公安機關主責主業,以深化推進“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牽引,不斷優化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機制措施,持續開展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傳銷犯罪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涉眾型經濟犯罪的主動進攻、高壓嚴打態勢,擰緊社會經濟發展的“安全閥”。
“這一類犯罪涉及范圍廣、人員多、社會影響大,很多受騙群眾是拿著一輩子的錢去進行所謂的投資。”金水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孟振華介紹說,近年來經偵部門重點圍繞民生領域和社會危害大、影響范圍廣的突出犯罪,組織開展專項打擊,最大限度為受損群體挽回經濟損失。近5年來,全市累計辦理非法集資、傳銷、涉眾型合同詐騙等經濟犯罪案件近200起,打擊處理450余人,有效遏制了涉眾型經濟犯罪的增長勢頭。
霍鎮源介紹說,針對大要案,他們建立大案專項攻堅機制,對重點、重大疑難案件,全局統籌成立專案專項攻堅,高質高效推動案件快偵快辦。同時,建立檢法提前介入機制,重大疑難案件在案件定性、偵查取證、采取措施、報捕起訴等關鍵環節,邀請同級檢察機關及人民法院提前介入,進一步加強對案件辦理的全流程監督和指導。
“鄭州這幾年不僅生活環境好了,治安環境和投資環境也非常好,讓我們這些外地的客商感到心里很踏實很有安全感。”在鄭經商多年的福建籍商人鄭先生說。
實踐出真知。一路走來,鄭州公安經偵部門邊摸索邊總結,邊創新方法邊形成機制,始終保持著對經濟犯罪的高緯度打擊態勢,也始終為優化省會鄭州的營商環境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公安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