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穿梭于古城的旅拍攝影師、以勞動置換食宿的旅居義工,到依托平臺接單的外賣員……在數字經濟與共享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大理以其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魅力,吸引了大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然而,靈活就業的背后,勞動關系模糊、維權渠道不暢等問題日益凸顯。
如何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2024年10月,“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在大理市人民法院古城法庭掛牌。目前,已成立半年有余的一站式調解中心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推進“裁”“審”“調”工作有機結合,在“有風的地方”為詩意生活注入法治力量。
統一裁審標準
在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中,有的公司忽視員工工作時間,以最終業績不達標為由拒發工資;有的則將業務、勞務“連環外包”,規避用工責任……為準確認定勞動關系,古城法庭聯合仲裁、工會等相關部門搭建“法院+仲裁+工會”訴調對接平臺,搭建“法院+人社+工會”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建立裁審信息共享、疑難復雜案件定期分析研判、重大案件溝通預警等機制,對具有典型性、苗頭性、普遍性的勞動爭議案件中的法律關系進行深入解析,為該類勞動糾紛的仲裁、審理建立統一標準。
“裁審尺度統一后,當事人在更信服仲裁結果的同時,能有效減少勞動爭議訴訟程序的啟動?!惫懦欠ㄍネラL徐善珊表示,“裁審銜接”機制的暢通,不僅推動仲裁機構優化裁決質量,而且減輕了勞動糾紛案件中法院這道“最后防線”的壓力,使糾紛在仲裁等前端環節高效化解,持續優化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提升“審”的質效
從32天到28天,是古城法庭對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在內的所有勞動糾紛案件的平均審理周期?!皩τ趧趧诱邅碚f,漫長的訴訟周期很容易讓勞動者陷入生活困境?!痹趯徖磉^程中,徐善珊發現這類勞動者一旦陷入勞動糾紛中,因為要耗費精力應訴,短時間內無法再次就業。
為減輕當事人的負擔,古城法庭開辟案件快立、快審“綠色通道”,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小額程序。除案件平均審理天數持續縮短外,古城法庭還堅持“程序要簡、質量要快”,完善涉攝影、快遞、直播等領域勞動糾紛的類案審理范式,打造勞動法庭類案會診中心,有效推動矛盾糾紛在一審程序內實質化解。
拓展“調”的方式
2024年,兩名大學生因假期兼職工資被拖欠,到古城法庭立案窗口進行咨詢。了解情況后,為盡快幫助其追回被拖欠的工資,古城法庭充分發揮“法院+社區”聯調聯動模式,在法官和社區調解員的努力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2023年以來,古城法庭掛牌成立訴調對接工作室,聘請來自社區、人社以及工會等相關部門的11名特邀調解員參與糾紛調解,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政策等,通過“講情理+釋法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勞動爭議糾紛。
古城法庭“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以法治創新和多元共治破解維權難題,為新就業形態注入法治溫度,讓勞動者既能追逐詩意生活,亦能享受權益保障。
記者 肖思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