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詐騙有了“新套路”,詐騙分子竟然自稱是“12315”維權平臺的客服,以“維權”“退款”為由進行詐騙。對此,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全國12315平臺不提供第三方維權退費或協助退費渠道,更不會提供國庫券等理財產品。
據報道,消費者黃女士的父親退休在家,通過短視頻平臺,花2萬多元報名參加某機構推出的“易經國學課”。黃女士認為費用過于昂貴,便想在未上課的情況下,與機構協商退課,但對方以“已經過了退費時間”為由,拒絕全額退費。黃女士遂在12315平臺上進行投訴。
然而,今年3月黃女士突然收到一個快遞,信件抬頭打著“全國12315平臺”,以該機構退費公告為題,表示要幫助消費者退費。
黃女士以為退款維權終于有了進展,便掃描信件中的二維碼,但無法識別。隨后幾天,她的QQ郵箱陸續收到5封郵件,要求黃女士添加QQ號,推進退費事宜。
黃女士據此操作后,對方不僅能準確說出黃女士父親的身份信息,也能說出學費金額。黃女士不疑有他,遂按“客服”的購買基金的退款方案流程進行了操作。幾次下來,黃女士除去本金外,還賺了378元,加之又有“12315平臺”背書,黃女士對這種退款方式更“深信不疑”,結果在支付了近5000元之后驚覺上當。
不只是黃女士,此前未退費成功的多名消費者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所謂的“客服”都是通過告訴消費者在尚德機構的報名信息來獲取信任,并借機讓消費者下載軟件購買基金。
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稱,近日,有消費者反映不法分子假冒“全國12315平臺”“市場監管部門”名義、地址等信息派送《***行政處罰公告》《**退費公告》等函件、宣傳單張,編造所謂“全國12315平臺專項小組”“主辦單位地址:天河路112號”“12315官方客服QQ”“12315客服專員二維碼”為消費者辦理退費退款事宜,誘導消費者掃描二維碼、添加QQ號、微信號、發送郵件資料等,騙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并實施詐騙。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從未發布此類公告、信函。全國12315平臺不提供第三方維權退費或協助退費渠道,也不會提供國庫券等理財產品。如收到類似退費公告,可直接向公安部門報案。同時,認準官方網站和官方APP下載渠道。全國12315平臺官方網站為“www.12315.cn”,手機APP名稱為“全國12315平臺”,請認準全國12315平臺官方網站和應用名稱。
廣大經營者及消費者提高警惕防詐防騙:不輕信相關公告和函件,不隨便掃描二維碼,不加入陌生群聊,不下載第三方軟件,不點擊陌生鏈接,不輸入個人身份及銀行賬號信息,不隨意提供短信驗證碼,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要信“先交錢后退費”的套路,不相信“其他用戶已退費成功”的假象,拒絕以賬戶凍結、操作有誤、充值返還、更改網址、安全賬戶為誘餌下載軟件、轉賬匯款的詐騙行為。如發現疑似詐騙行為,立即報警求助。
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