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車圈熱浪翻滾,小米汽車碳纖維前艙蓋事件還未落下帷幕,阿維塔又卷入一場關于風阻系數的大戰(zhàn)之中。
尤其是當馬斯克的指尖,在屏幕上輕輕一點轉發(fā),阿維塔瞬間被推上輿論火山口。
這場原本看似普通的技術爭議,此刻已化作一場火花四濺的輿論大戰(zhàn),其背后是自媒體與車企的生死博弈。
1. 馬斯克引爆輿論
因為小米車禍和碳纖維前艙蓋事件而焦頭爛額的雷軍,可能會松上一口氣了。因為最近汽車圈的目光,都被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了。
5月2日,自媒體“蘇黎世貝勒爺”發(fā)布視頻稱,他測試的一輛阿維塔12風阻系數實測為0.28Cd,而阿維塔12官方宣傳的整車風阻系數為0.21Cd,二者相差33%。
因此,他質疑阿維塔存在風阻系數虛標的現(xiàn)象,其實際風阻系數竟和20年前油車水平一樣。
對此,阿維塔迅速發(fā)文反駁“經詳細巡查,此信息完全失實?!?/p>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5月6日馬斯克居然化身國際吃瓜群眾,轉發(fā)了上述博主的實測視頻。于是,這個事情持續(xù)發(fā)酵,終于鬧大了,輿論關注度飆升。
阿維塔坐不住了,于5月9日晚間,在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風洞實驗室,對阿維塔12進行了風阻系數測試,全程還在央視進行直播。
測試數據顯示,風速120km/h下,阿維塔12風阻系數為0.2175左右,與此前標注相符。
2. 阿維塔求償千萬
即便在前述權威機構實測、公證處公證、央視直播得出的風阻系數面前,上述博主依然不改口,堅持自己的觀點。
阿維塔只能發(fā)出律師函稱,“博主仍繼續(xù)發(fā)文意圖引導輿論,并在視頻中引用電影《功夫足球》中的片段截取,暗指阿維塔操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操縱公證處、操縱媒體”。
在阿維塔看來,博主行為“已超出合理言論邊界且超出合理質疑或批評的范疇”,要求該博主所涉全部文章及視頻,并誠摯道歉。
面對律師函,博主該改變了態(tài)度,不僅刪文而且道歉。
原以為事件就此會告一段落,但是該博主在道歉視頻中,有意或無意地指出,阿維塔使用了原型車進行測試而非量產車型。
所以道歉聲明發(fā)布之后,很多網友質疑阿維塔使用原型車測的0.21風阻系數的結果沒有現(xiàn)實意義。
對此,阿維塔認為該博主“斷章取義,偷換概念……進一步誤導公眾對測試結果和我司產品的認知”,因此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1000萬的經濟與商譽損失。
3. 背后真相不簡單
一場風阻系數爭議,從國內傳到國際上,從口水戰(zhàn)演變成一場涉及千萬元真金白銀的法律糾紛,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輿論的熱度也達到了頂點。
這幾年紛紛擾擾的江湖上,車企和自媒體之間的摩擦時有發(fā)生。
例如,拿華為享界測飛坡的大V袁啟聰,用極氪撞小米的翔翔,還有被多家車企起訴侵權的“小牛說車”……
一般來說,車企與自媒體的沖突往往都是和解,大多則是以自媒體道歉和敗訴告終。
事實上,相較于財大氣粗的車企來說,自媒體基本上屬于個體,雙方實力地位顯然不對等。個人的資源有限,比不上車企有龐大體系,可以調動諸多資源。
另外的原因是,汽車測評屬于相對比較專業(yè)的領域,它不僅需要專業(yè)的知識,更需要昂貴的工具,以及特定的場地,不是隨隨便便來一個人就可以測出比較令人信服結果的。
當車企以“技術護城河”自居,自媒體以“真相挖掘者”沖鋒,公眾卻在數據的迷霧中進退維艱。
當然,也不乏有部分自媒體毫無底線,存在著博流量、故意碰瓷,或者黑公關之類的行為。
因此,汽車自媒體在與車企的摩擦對抗之中,往往處于下風。
阿維塔風阻系數風波,暫告一段落,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未停止。汽車江湖龍爭虎斗,類似的事件不會絕跡。
但行業(yè)需要共識和底線,車企必須誠信經營,擁抱多元化監(jiān)督;而自媒體不僅要保持操守,也要更加謹慎和專業(y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