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產在橫濱爆出92年以來最大虧損額的時候,位于東京都港區的本田同樣遭遇了業績地震。
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本田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達到21.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2.2%,為1.2萬億日元;當期凈利潤同比下降24.5%,為835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7億元),呈現增收減利的趨勢。
這家日本汽車巨頭預計,截至2026年3月的新財年,日子會更苦。銷售收入為20.3萬億日元,同比下降6.4%;營業利潤為5000億日元,同比下降58.8%;當期凈利潤為2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2億元),同比下降70.1%。
雖然本田的業績比日產要強,但危機依然深重,特別是在汽車領域,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以及各區域市場的電氣化轉型壓力,大幅增加了營運難度。
在諸多的不利因素中,美國政府施行的汽車關稅及對等關稅政策,帶來了最大的沖擊。本田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60%為當地生產,是所有日本車企中比例最高,受到的沖擊最小,但還是讓財務報表黯淡無光。
基于現有的情勢判斷,在新財年中,關稅會給整車業務帶來3000億日元的損失。受影響的車輛包括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53萬輛,以及從日本等國家進口的2萬輛。此外,整車零部件和原材料預計會損失2200億日元。
更重要的是,本田的整車銷售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上一財年的銷量為371.6萬輛,預計本財年的銷量為362萬輛,同比降幅為2.6%。
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面臨著尤為嚴峻的形勢。燃油車量價齊跌,已經推向市場的新能源車型產品力不足,無法與中國的新勢力形成直接的競爭。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對前景的預判正在變成現實,當下的環境已經不允許單一的整車制造商獨立存在,建立聯盟才能競立于未來的市場中。
日本汽車行業的分析認為,這是本田和日產重啟大統合的新契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